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玲 《经济论坛》2006,(16):98-99
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要求政府理财必须基于提高公共福利的考虑。要实现公共福利的最大化,除了尽可能增加公共收入以提供公共产品,还必须保证在支出上高效的管理。预算管理和公共资产管理作为政府理财的“两驾马车”,是支出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就必须从预算管理改革和公共资产管理改革入手。一、政府预算管理和公共资产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加强政权建设,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力,政府对保障行政和事业发展的收入和支出做出计划和安排。狭义的预算管理仅指政府部门对收…  相似文献   

2.
肖筱环  黄瑞 《经济导刊》2009,(12):30-31
作为控制政府支出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预算一直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成为财政学、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应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使公共预算更加科学、准确,实现政府对经济状况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所谓公共管理方法就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或技术措施的总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及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改革的兴起,各国政府较为重视公共管理方法的变革,以此来表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改革目标,巩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战略决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政资职责分开。成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相分离,国资监管机构成为国有资产的唯一出资人代表,政府其他部门今后不再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改变了过去“多龙治水”的局面。第二,权利责任对应。国资监管机构实行“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凌岚  李英 《现代财经》2005,25(2):15-19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由美、加政府财政官员协会设立的卓越政府预算奖励项目及其评估标准(GFOA criteria)来揭示公共预算作为政府政策文件、财务计划、行动纲领和信息传播装置的四重内涵与功能,并进一步阐释GFOA标准对于落实政府责任的意义,最后,对中国的公共预算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预算是政府的血液,政府预算管理改革能否实现增强政府机构的合法性、提升政府治理的公众满意度等目标,不仅与预算管理决策者和实施者的素质、技术、意愿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改革与预算以及行政生态的匹配程度。本文以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推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背景,尝试引入预算生态的分析框架从财政状况、民主程度、沟通网络和符号系统以及改革基本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阐述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预算生态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指出政府预算改革必须重视其核心生态要素,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绩效预算是20世纪公共预算管理的重大改革,是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作为公共预算理性主义理念的应用,绩效预算对于提高政府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预算支出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预算理念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在公共选择的视角下分析两种预算理念实际上是将公共预算作为政治程序的一部分,以经济的视角去分析其决策机制和最终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同时,两种预算理念对于我国目前的预算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实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而直要实现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公共财政预算的统一与平衡……国资管理职能转变与预算支出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下,实现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国有  相似文献   

9.
绩效预算制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预算方法,它更是一种新的政府预算管理理念。对于提高我国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具有巨大作用,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推进我国绩效预算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绩效预算的新特点和我国如何推进绩效预算制度改革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艰难而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入进行,企业竞争力能否有效提升和现有改革成果能否巩固的大问题。因此,加速分离,针对难点寻求对策是摆在企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困难和争议最多最大的改革.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尽管还有一些攻坚任务,但国企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一批"新国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新亮点.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改革能不能成功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遵循企业发展基本规律,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就一定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8)以及公共财政建设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由于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还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公共化目标的实现必须突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寻求制度创新的路径替代,现阶段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充分发挥人大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解决预算管理中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的脱节问题,必须实现预算管理与公共资产占有的有机结合.政府会计向权责发生制转型是构建公共资产价值模型的必要条件.以公共资产占用绩效为决策参数变量的部门预算机制要求在配置效率相同的多个单位同时争取新增资产购置预算时,拨款应优先给予资产使用效率高的单位.公共资产占用的排他性制度安排和预算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机制设计有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预算史演进的角度看,在我国现实背景下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具有不同内涵。就民主化取向而言,政府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政府内部并直接支持政府行为的;公共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公民,直接支持公民的行为与福利的。我国公共预算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于打造能够内在统一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的预算制度体系;可以围绕打造统一预算和提升立法机构预算地位、完善预算监督两条主线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是指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雏形.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成熟,公共支出的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公共财政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现行体制下公共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财政管理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建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支出管理体制,对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一宁 《经济论坛》2014,(6):118-120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政府预算框架基本形成,但与公共财政的建设要求还相距甚远。公共财政是一个政府和财政职能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导向,在这种导向下,强调了财政必须改革、体现政府职能和理财系统的深刻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公共预算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核心。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的矛盾比较尖锐,只有通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使收支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8.
卡梅隆联合政府推出公共机构改革采取保留机构、不再作为非部门公共机构等7种措施,从逻辑上可以概括为依法治理公共机构、职能革命和财政减负,借鉴这些措施与改革逻辑,我国政府可以推出政府局、行政执行局、公共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改革模式,在每种模式特定的路径下,不仅可以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缺力、虚位问题,也能够解决公益缺位、服务缺位和服务低质问题,还可以解决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模糊、缺乏实施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参与式预算改革不仅彰显了民主的价值,而且还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学意义。参与式预算有助于实现公众偏好的表达、协调和统一,使公共资金的使用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提高公共预算的效率。参与式预算提高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矫正了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公众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政府的道德风险。我国参与式预算的改革模式契合了我国的改革路径,即地方探索和创新、中央认可和支持,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作博弈;参与式预算推动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又促进了参与式预算的纵深发展。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也为参与式预算的推进提供了相关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美国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的改革都是务实的、政治的、演进的,有时也不乏创新性。通过对美国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可以得出一个理解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改革的理论框架,这将有助于理解美国现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体系。这些改革经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