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考察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
司晓杰 《经济与管理》2009,23(11):14-18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补贴的核心是粮食补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来看,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上,生产性专项补贴与农资综合直补比直接补贴更有成效,直补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更具优势。我国应该合理整合各项补贴政策,发挥其协同效应,以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明显上升,主销区的地位显著下降;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北移;主要粮食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本文认为,水土资源的矛盾分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重心的区域矛盾以及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和潜在生产能力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善平衡区生产条件和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结合关税配额制度、粮食补贴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的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来模拟比较不同政策调整对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影响,从而对存在明显目标冲突的粮食政策进行调整优化.研究结论显示,关税配额制度和生态退耕政策会减少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粮食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粮食部门福利,能够弥补市场开放对生产者福利损失,其中直接补贴政策中的面积补贴方式最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该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可以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从行为上可以引导农牧民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偿应落实好草原承包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合理载畜量,在补偿方面以草畜平衡、管护、燃料替代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草原生态补偿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控制载畜量,限制超载放牧,规范草地利用制度,保护草原天然植被;加大草原地区投资力度,保障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强化牧民的草原环保意识及其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源视角下西藏农牧民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西藏是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切实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解决农牧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如若不能很好解决,会严重影响西藏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资源与农牧民贫困关系的研究,认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西藏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对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农业系统高度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复杂大系统,具有非线性和耗散性等特性。本文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从农业系统的演化运行角度,建立以市场价格和政府控制为基础的农业系统资源配置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指出资源配置应该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有助于资源流向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向。最后以江苏为例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8.
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鄱阳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及促进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财税政策,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从优化相关财政政策和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两方面提出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具体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11.
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核心,从形而上的环 境哲学自然价值观以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视角,分 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立场,揭示生态环境 问题背后的价值根源及环境政策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基 础。总结了环境哲学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关联性及其 4个阶段,呼吁增强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立足中国国情、尊 重历史文脉,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The debate on whether or not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hould be subsidiz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sually focuses on the employment and yield effects of mechaniz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alternative tack that designing mechanization policy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mechanization choice. A model of investment and factor use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land preparation decision of 99 farmers in the Terai region of Nepal. Farmers' ownership and use of tractors ar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e hypothesis that farmers maximize expected accounting profits. Since farmers are privately efficient, tractor subsidies, which increase the wedge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social shadow prices of mechanical power, will decrease economic effiency.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subsidies for the purchase of alternative vehicles based on an extended version of Hausman's exact consumer surplus. In consistence with economic theory, we estimate changes in household welfare, inequality, and social welfare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reforms. First, we find that an additional tax on conventional fuel is regressive. However, returning the additional tax revenue via lump-sum transfers can alleviate this effect. Second, when the additional revenue is also used to finance subsidies for electrical an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vehicles, households that own such vehicles experience welfare gains. However, this policy also increases income inequality and decreases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特点,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条件进行总结评价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前提。以北京重要生态涵养区密云为例,构建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从经济效益维度、社会效益维度、资源环境维度和政策支撑维度对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密云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找出绿色经济发展和转换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长效协作机制、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绿色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绿色产业转型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棉花这一国家战略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新疆南部地区棉农生计的可持续性改善,本文试图对南疆棉农生计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运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实地调研和访谈数据,从户主的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家庭经营方式、自然灾害影响和政府补贴与资助五个方面对影响棉农家庭经营收入和生计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法等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南疆棉农生计变化影响因素的综合排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规模,种子、农药及地膜投入,政府补贴资助量和套种数量四种因素对棉农生计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建议通过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完善以促进南疆棉农生计变化的良性作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4省684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多元排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控制相关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并不能提高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而前景预期、政策了解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贴、设立固定回收点或与回收企业合作、合作社参与等因素更能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为此,可以采取发挥非经济预期的作用、构建财政补贴机制、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机制、利用合作社平台等措施激发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行为动机,提高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及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7.
The goal of universal service has dominated the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landscape for at least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is policy objective has been promoted with cross subsidies from long-distanc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to subscribers to local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The economic rationale for these cross subsidies is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1)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even if substantial in overall magnitude, does not generally justify a subscribership subsidy, even a well-designed one; and (2) the empirical realiti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s make it unlikely that subscribership subsidies of any kind will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来自四川省成都市3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成都市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圈层区域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结果发现:(1)农户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圈层之间,集中居住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第二圈层农户福利改善水平显著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一圈层,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第三圈层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2)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户的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社区活动和社会资源等功能,但恶化了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与居住环境。据此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是:结合圈层特点促进就业,改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增强社区绿色治理能力,改善农民居住生态环境;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改善农民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领域转移,非农劳动收入已成为湖北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实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将直接增加农户收入,农户劳动力分配很可能因此产生调整。基于湖北309户水稻种植户的入户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是否影响水稻种植农户参与非农劳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粮食补贴的水稻种植农户中参与非农劳动的显著增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论按计税面积计算的粮食补贴还是按种植面积计算的粮食补贴,都将影响农民参与非农劳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主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保证粮食数量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政策本身作用和政策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有帮助.在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中,粮食的质量安全只有通过生产环节的良种补贴来得以保证;而粮食的生态安全是粮食补贴政策中最需要加以完善的.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粮食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高科技要素的贡献率,防止粮食生产中“倒U型曲线”的出现,并通过扩大良种补贴范围,鼓励生物农药的使用,同时实行休耕地制度,保持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