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命de托付     
《发展》2012,(9):58
儿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父母,细心的父母把我们当宝贝一样慈祥呵护,生命的幼芽一天天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叶开花。上学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老师,老师以慈母般的爱心,滋润充实着我们的生命,教我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生病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医生,一个处方,几粒药片,一次手术,便决定一个人的安危。蒙冤受屈时,我们将生命托付给法官,深入细致的调查,公正无私的判决,会使迷惘之人绝处逢生。人在旅途中,我们将生命托付给司机,我们不再  相似文献   

2.
老波 《东北之窗》2012,(22):62-63
中国有句古语:“家有老人是个宝。”事实上,这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老人给了我们生命,培育了我们的成长,他们是家庭的“宝中宝”,也是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唯有懂得珍惜、懂得爱护、懂得回报,才能报答父母恩情。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大地震来临的生死一瞬间,有父母毅然拱起腰身承受断壁的重压,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打造一丝生存的空间;更有老师为自己的学生张开双臂,用血肉之躯对抗死神的来临。我们为这些深深震撼和感动。  相似文献   

4.
谢霞  张月娥  刘昊 《宁波通讯》2012,(10):24-26
童年,本该是人一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时光;孩子,承载的,也本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生命“本该”的意义,对于智障儿童和他们所在的家庭来说,却是多么不可及的“拥有”。  相似文献   

5.
生命不是雨水,不是无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本质在于“有所追求”,因为惟其有所追求有所梦想才有所谓“幸福”。人生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无所事事,莫过于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而被世人忽略。我们只要沉思片刻便会同意:被人忽略,被父母邻居朋友以及人类的一切同胞彻底忽略,对于我们的“人格”将是最悲惨最不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栾莹  张丽玲  何丹 《魅力中国》2011,(12):253-253
大学生要学习如何回报父母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将他们最伟大、最真挚、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熊怡 《今日重庆》2008,(6):80-87
因为有爱,我们相信生命的顽强,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一直是拯救生命的至上原则: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 我们充分相信生命的顽强,祈求生命的奇迹,那坚韧的求生恿志很可能让人难以置信地支撑着许多生命,那阴暗的钢筋混凝土废墟下很可能埋着无数生命奇迹。此时此刻,我们选择相信。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这里的“人”不仅指教师,还包括学生。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以知识为本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被忽视了,他们压抑着自己的个性,沿着父母、教师为自己指引的道路前行,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在现代工具性、唯理性教育的宰制下,人的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生命的激情、尊严、个性与动感等最本真的特性与价值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成了裹着知识外衣而追逐物质财富的木乃伊,教育的本真的、神圣的生命价值因被遮蔽而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很多孩子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父母,他们只知道受恩,不知感恩,通过上“三生教育”——“爱孕育生命”课程,引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激发感恩父母的真情,并使感恩意识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0.
张雅 《西部大开发》2011,(12):53-53,95
生而为人,不知热爱生命,也不应如此淡漠、残酷地对待生命。生命是我们人生的基本保障,健全的生命意识,是我们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来,在历史教育中怎样通过人格教育,使学生们内心深处拥有健全的生命意识,实在是尤为必要,这不能不说是药家鑫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寿斌 《发展》2000,(12):30-30
生命式 美国强生玩具公司是美国幼儿玩具业中的第二大制造商。儿童呱呱坠地那一天起,精明的制造商就找上门来带着儿童玩具样品与儿童父母签约,伴随儿童成长,按约每隔1.5个月送上一个适合这个时期儿童玩的玩具。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对玩具兴趣的扩大,这个公司推销人员再向儿童父母根据儿童本人喜爱,推销其它玩具。  相似文献   

12.
读者     
生命难以承受择校费之重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一个小学生如何能为父母节约10万元呢?这10万元究竟是什么钱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它并不陌生,因为这就是在我们目前教育体制下最荒唐的一项收费——择校费!  相似文献   

13.
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礼仁》)这句话告诉我们行孝道,就是要陪伴在父母身边,不远离父母,如果不得已离开父母,需要告诉父母你要去的地方。父母在,不远游。为什么不远游?首先,父母年纪已老,需要子女的照顾。我们年纪小时,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的照顾,他们将最好的生活、情感给予了我们,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提供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在挫折面前,是他们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他们毫不吝惜的爱着我们。当我们年纪逐渐增大,我们的父母却已经老了,腿脚已经  相似文献   

14.
陈玉婷 《发展》2013,(12):92-92
以传统孝道作为现代养老的重要的内涵,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父母之恩的回报化作自身生命的另外形态延续,才能够在理解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孝道,实现现代养老问题中的对老年人的乐养和敬养。  相似文献   

15.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生命就将伴随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将每时每刻和我们的生命在一起。然而,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首要原则就是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村夫 《民营视界》2009,(5):48-50
如果我们漠视舞蹈,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  相似文献   

17.
薛涛 《东北之窗》2012,(5):92-93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然而我却有过三次。七十六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后来她死于战乱。三岁的我便跟随哥哥姐姐,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在到处流浪的生活中,我和年幼的二哥被旧社会的孤儿院收留。不久,我二哥便死在孤儿院里。13岁那年,家乡解放了,是党和人民军队把我们这些失去父母家庭的孩子从孤儿院解放出来,使我从奄奄一息中得到了新生。我的第三次生命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的医生和护士们,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六岁的孩子吃饭时,父母或爷爷奶奶撵在后面一口一口地喂饭;大人们常常为小孩不肯吃饭而伤透脑筋。还有10多岁的孩子倚在父母的怀里百般撒娇。而在农村不少地方,像这样年龄的山里娃就要背着干粮、腌菜远离父母,住宿在学校里,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相似文献   

19.
语录     
《走向世界》2014,(1):12-12
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6年前,贵州马岭河发生震惊中外的缆车坠落事故,在生死瞬间,两岁半的潘子灏因被父亲双手举起而死里逃生,他的父母却肝脑涂地。这个被媒体称为“伟大的父母之爱”创造的生命奇迹传遍大江南北。著名歌星韩红不仅领认遗孤潘子灏为“儿子”,而且以此为题材自创词曲.演唱了一首荡气回肠的人间真爱金曲《天亮了》,潘子灏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可是,谁也没想到,此后的日子里,潘子灏竞陷入一场难分难解的监护权纠纷官司之中。直到今年春天,这场纷争终于露出了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