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和中日韩三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双边在自由贸易区领域内的合作不断深化.同时也应该看到,东盟+3体系内的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明显地,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针对这一事实,本文对其进行了收敛分析并且发现在加入对外贸易因素之后,东盟+3的收敛速度有了加速的趋势,指出对外贸易对缩小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5-2008年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两种不同的收敛检验法来检验山东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经济发展不存在绝时收敛的情况.而在加入外商投资变量后山东各市区经济增长出现较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即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最后,再加入市场开放度这一指标后,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并不显著,即这一因素对山东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无显著影响,但各市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综上,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条件收敛,要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就要采取措施大力引进外商投资,同时进一步开放市场,发展时外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3.
能源效率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电力的角度分析能源效率的差异和收敛。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电力利用效率普遍较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且西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电力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根据面板数据的PCSE估计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电力利用效率正相关,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与之负相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会促使电力利用效率差距的缩小,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标准差缩小则会扩大电力利用效率的差距;只有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东部的收敛速度最慢,而西部的收敛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4.
外资进入与内资企业生产率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企业生产率与效率前沿距离缩小定义为生产率收敛,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探讨内资企业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外资进入分别对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与效率前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逐渐缩小,即存在生产率收敛趋势;外资进入短期内对内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溢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外资对行业内其他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桢业  汪贵浦 《财经研究》2006,32(10):134-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文章分析表明,浙江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差距变化大体上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县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而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地区的县域差距则呈缩小趋势。而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大小(或者说农村城镇化水平)已成为决定县域差距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部门缩小县域差距的各项政策性努力,特别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浙江县域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梳理了城镇化、就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文献及研究现状,然后运用西部地区2008—201 7年1 2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就业结构变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较产业结构变迁大;(3)城镇化反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明显,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则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应当要注意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应当多渠道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几方面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不仅强调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对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工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的收敛趋势强于经济增长,且前者存在着典型的东中西俱乐部收敛特征,而后者则仅存在着显著的条件β收敛趋势;欠发达省份在整体上缩小和模范省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时,也在不断缩小其与模范省在环境规制强度上的差距,但各欠发达省份的具体收敛情况差异较大,特别是西北、华中、黑龙江、贵州和广西地区的弱收敛态势尚有待进一步加强。适当缩小省份间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固然重要,但为了保证这种缩小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政府立足于环境规制政策的优化改进,保障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补偿效应,实现既要经济有增长又要环境改善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的转变。本文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利用我国2006—2017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环境、文化、治 理、生活5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农村现代化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稳定增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至西阶梯式递减 趋势;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能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东部的收敛效果最为明显,中部 次之,西部效用微弱;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单门槛特征,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后其对城乡收 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显著;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收敛作用,是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 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加速器”备受关注,其中,数字经济能否促进技术收敛尤为关键。基于要素配置视角,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技术收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内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创新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于稳定状态,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等影响因素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2)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区域技术收敛,且数字经济推动技术创新数量收敛的速度要快于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收敛的速度,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3)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配置促进区域技术收敛。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必须以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为前提,没有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现阶段,试图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前提下缩小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这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为避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区域政策,力图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而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优惠政策。本文将土地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政策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收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土地融资的能力远低于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指标倾向落后地区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土地供应也有差异,较落后的省区市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地供给倾斜政策红利;落后地区的划拨用地所占比例过大,且相较于发达地区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东盟以及美国在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和世界贸易结构,表明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处于加工装配和出口最终产品的地位,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价值有限.但随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出现沿着产业链向上移动的趋势.中国、东盟在不断融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与在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上处于价值链上游的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三方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是贸易失衡的根源.只要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未变,贸易失衡的状况将会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52-2009年间的GDP数据,采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随机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趋势。如果考虑结构突变,在断点之后的时期内有近半数省份呈现随机收敛和β收敛证据,并且当断点内生时β收敛的证据更为充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多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形成各自的"俱乐部"。幸运的是,东部省份近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程度有所缓解;而中部不少省份也逐渐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西部地区则有半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部分省份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表明2000年以来的区域协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91-192
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5—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31个省的人均GDP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日趋均衡,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为1.94%,半程收敛时间大约是36年,在加入人口变量之后,收敛方程的收敛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由1.94%变成了2.21%,半程收敛的时间由36年减少为31年,这说明人口流动对国内各省的经济均衡增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省域1985-2008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情况及其非线性。通过结合Barro和Sala-i-Martin(1992)、Evans和Karras(1996)两个经典收敛模型,利用泰尔指数衡量国内总体及各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国内城乡收入差距大部分时间都在扩大,但其具有缩小趋势下的收敛性,并最终会缩小27%。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具有非线性,低城乡收入差距会在扩大的趋势下收敛,而高城乡收入差距会在缩小趋势下收敛。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5年中国1733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泰尔指数刻画2006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状态;全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在缩小,相比省际差距,省内县级区域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始终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且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带和低-低集聚区内实现了最快的收敛速度。上述发现为认识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袁蓓 《当代经济》2016,(23):8-10
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2010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等宏观经济变量,在“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全国范畴内的经济收敛速度,间接扩大了区域差距,且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发散趋势.尽管目前劳动力老龄化还不是造成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减少,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积聚能力将是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全球2005-2017年的国别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使得共建国家较非共建国家收入差距水平平均降低了8.9%.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缩小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此外,本文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缩小了相邻共建国家和非相邻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且更大程度上缩小了相邻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该倡议虽然显著缩小了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但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能够通过缩短区域空间距离,提高可达性,降低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加快要素流动,并降低垄断程度,从而缩小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为共建国家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平 《经济师》2005,(8):15-16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多年后的今天,在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给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信成杨  闭明雄 《生产力研究》2022,(10):11-16+161
文章梳理了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基于我国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了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条件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会先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到达某一临界点时,服务业集聚开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服务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