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了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焦点及缘由,深入探究了双方各自的权利主张及其在法理上的博弈,进而展开对策性研究,提出双边和平谈判应是顺利解决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基本途径。考虑到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复杂性,在正式签署划界协定之前,搁置争议、合作开发是双赢之策。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了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焦点及缘由,深入探究了双方各自的权利主张及其在法理上的博弈,进而展开对策性研究,提出双边和平谈判应是顺利解决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基本途径。考虑到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复杂性,在正式签署划界协定之前,搁置争议、合作开发是双赢之策。  相似文献   

3.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两国数学文化的交流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近代以来,中日共同面临西方列强的殖民与侵略,日本经历明治维新迅速富国强兵,而中国也进行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国的数学文化交流也与以往不同,极具时代特点,其历程与影响值得进一步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功 《中国报道》2013,(9):111-111
中日政治关系目前处于极为寒冷的低谷。钓鱼岛领土争端、东海油气开采开发争议等,只是表面的导火索,两国政治转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被认为改变了过去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日本希望借此加速推动军队"正常化",而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正好与日本的期望合拍。在此大背景下,中日政治关系转冷恐怕将成为长期现象。与此同时,中日经济关系也在转冷。2012年中日贸易额为3336亿美元、同比下降3.3%,自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去年9月份以来的中日关系紧张影响是主要原因。2012年日本对华出  相似文献   

5.
王凯 《亚太经济》2007,5(2):7-11
2006年11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提议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而中方回应愿就此展开政府间研讨。在中日经济和政治关系依旧相当复杂的背景下,本文拟运用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日启动FTA进程的必要性加以剖析,并结合阻碍谈判的政治、经济双重因素,对中日顺利启动并缔结FTA的可能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日的交流频繁,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随着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历史的开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在西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改革势在必行,中日均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但是结果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析中日经济现代化的环境、路径、结果之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为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尽快启动中日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是打破中日关系困难局面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经济互补性强,两国的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这是中日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基础和有利条件。为尽快启动中日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要消除影响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既坚持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政治标准,又要将政治经济分开,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和疑虑,对谈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课题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外交思想观念、外交政策及对外战略上具体分析了近代中日外交政策的不同,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社会,清政府一直处在被动的以华夷外交秩序为主导开展封闭排外的外交政策,运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等外交政策及手段,而日本则是尽力使自己融进近代科技社会的潮流中,积极探索道路去适应社会的新思潮,并很快制定国家的战略政策.中日比较优劣立判.  相似文献   

9.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本质上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之争。它由来已久,而2004年以来的全面升级绝不是偶然的突发事件,日本媒体的炒作和油价高涨的经济环境作为外围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而关键性的内在因素还是在这一期间中日两国之间所呈现的"两强并立"的新国力格局。总体上看,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僵局正是中日关系目前整体困难局面的缩影,它的解决需要以高层交流为契机、以两国关系的整体缓和为后盾。  相似文献   

10.
姜冰 《魅力中国》2010,(33):244-245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却往往由于历史、能源、安全等问题阻拌着两国间的政治交往,而双方的相互猜测和不信任更是阻碍了东北亚区域间的合作。增进中日理解,达成战略互信和战略合作不仅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来说是个福祉,更有利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如果不改变其强硬政策而希望中日经济关系不受影响,是不现实的。日本政府非法强化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实际控制的行为,最近一段时间愈演愈烈。8月23日,日本首相野田在日本众议院表示:日本政府守卫领土的决心"不会退却"。防卫大臣森本敏夫说:日本自卫队需要独自拥有岛屿防卫的军事能力。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日本自卫队不会让外国船只接近一毫米。日本还借助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多次进行"夺岛军事演习"。日本策动的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中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但近年来由于领土、领海等争端,两国关系明显恶化。特别是2012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极大地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本文就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分析了该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这一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川平四郎(1973—1977)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中日互派大使,4月3日,毕业于辅仁大学的日本首任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上任,日本对华的外交级别也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在任期间,他敏锐地认识到,"邓小平决不是改革开放一边倒的人。在他的脑子里,经常同时存在两种观点,即改革开放的观念和坚持社会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客观条件限制,尽管目前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流方式为建设各种规模的自由贸易区,但是中日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将会采取既不同于FTA、又有别于EPA的灵活方式。即双方的合作是一种对"规范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既有所"变异",又兼顾双方需求的模式。与"规范的"合作模式相比,中日经济合作将具有更多的"不规范"和"全方位"特征。合作领域也将涵盖贸易、金融、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次区域合作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邻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多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两国在政治上的分歧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日本政局的党派之争、利益集团之争、国会选举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中日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但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一直进展顺利的中日贸易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文章分析了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并提出要正确对待中日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7.
日本FTA/EPA的新发展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正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了"WTO一边倒"的对外贸易战略,对双边自由贸易采取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度,与各国家和地区缔结FTA/EPA的进程明显加快,日美、日欧FTA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中日FTA不仅在日本FTA战略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政府主动倡导中日FTA以后,日本政府也没有积极地回应。日本政府对中日FTA的消极态度违背了其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宗旨,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发展。中国应该利用中日关系转暖的有利时机,继续倡导和推动中日FTA。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曾一度造成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恢复,中日两国经贸合作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与活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地区和世界重要的国家,中日两国深化经济发展合作不仅有望带动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实现复苏,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摆脱疫情影响重回增长轨道。因此,后疫情、后安倍时代,中日经济关系有待于继续深刻地观察,两国之间矛盾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处理矛盾。为此,《现代日本经济》编辑部邀请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五位专家学者以"后疫情·后安倍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为主题,从投资、产业、贸易等视角撰文阐释,希冀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势取决于中日关系的走势,而中日关系的走势又受制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仍将处于“霜冻期”,从而使中日经贸合作具有"离心力倾向"。与此同时,日本对经济利益的考量又会使中日经贸合作具有“向心力倾向”。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势取决于中日经贸合作的“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合力的方向。中国应当抓住中日关系的主要矛盾,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离心力”,放大“向心力”,推动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茹勉 《黑河学刊》2014,(11):83-85
在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中,关于词义、用法以及褒贬色彩等的对比研究较多,而对某一特定领域里同形异义词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商务日语的中日同形异义词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先行资料的查阅、分析与研究,整理出86个中日同形异义词。这些词将在今后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作为重要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