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企业认为,公司已经进行计算机化、e化,所谓的电子沟通不过是添几项新工具,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2.
梁小民 《中关村》2004,(10):63-63
每年《财富》杂志公布500强,我们的媒体都会把它当回大事。今年中国内地企业上榜数量达到14家,媒体又是一番热闹。中国的许多企业把进入500强作为自己的目标,中国也是惟一把进入500强作为政府方针的国家。原国家经贸委就把海尔、长虹、北大方正、宝钢、华北制药、江南造船等6家企业作为冲刺500强的“种子选手”。所以,当今年有14家企业进入500强时又是上下一片欢呼。500强的含金量真的那么高吗?进入500强的一定是世界最好的企业吗?500强是《财富》杂志从自己的资料库中按营业收入确定110家候选公司,要求它们提供资料,然后核对评出的。由于企…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报道》2002,(9):63-64
世纪之交,新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ERP、CRM、SCM等一大堆关于经济和企业管理的新名词、新概念充斥着各种媒体,让人们觉得眼花缭乱,对未来充满幻想。然而,美国Nasdaq以网络股为首的高科技股一路狂泻,无疑使许多投资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头脑重新回到了清醒的状态。人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有机地结合,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知道实施ERP、CRM是必然趋势,也清楚它们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可是,到底先上哪一个?哪一个更重要呢?企业又面临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联想裁员可谓炒得风风火火,大大小小的媒体无论是IT、金融、管理、人物纷纷出击,到处搜寻着那些“若有若无”的蛛丝马迹,然后争先恐后地发表各种疑问:“联想不行了?…裁员有效吗?…我们应该怎么裁员?。还有专家将这次裁员升华到“国内企业新文化运动、员工革命的萌芽”高度。文人总是会带着戏谑的口吻评述当前时事,但是真正头疼的是老板,心痛的是员工。裁员啊,究竟在革谁的命?  相似文献   

5.
《信息产业报道》2002,(11):35-35
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令人羡慕稳定的行业,最近一个IT媒体裁员40%到50%,一次席卷媒体的暴风骤雨,正如期而至,当然对许多人来说,是不期而至。中国IT媒体广告下滑的速度,比预期还坏。如果不出所料,专业传媒市场神话般的增长正在破灭,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性、新闻性传媒逆势上扬。据数字,北京晚报上半年广告营业额高达4亿人民币,与去年全年6亿人民币相比,依然保持了极具诱惑力的发展态势。随着IT产品向消费类转型,中国IT媒体纷纷挤向企业心用市场。这种垂直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狭窄化演变,将是IT媒体噩  相似文献   

6.
嘉隆利e化过程,对正想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也许觉得,嘉隆利上线ERP真是太顺利了,几乎没有什么磕绊。这与常常看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动则搁浅,继而失败的报道大相径庭。我在问嘉隆利公司财务主管蔡雁实施ERP的体会时,她认为公司在信息化上面曾经是走了弯路,在这之前她们已经用过国内几家知名的财务软件,都不是很理想,总部还派来一个马来西亚的信息主管来帮组公司作信息化,最后也不了了之。她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公司的需求,需要一个了解公司的运作的咨询公司来帮助企业作信息化。否则很难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7.
早在几年前,信息化这个名词就被炒的火热,但说起来轻松的事情一旦开始实施就变的困难起来,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信息化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利益,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信息化?更有一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反问:“信息化真的那么有效吗?为什么我看不见?”利润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要获得利润自然避免不了残酷的市场竞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之间的各种竞争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博客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传播体系中媒体导向占据主导地位、用户反馈和参与占从属地位的局面。而当受众真正参与到企业传播体系中后,企业传播方式将开始全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信息产业报道》2005,(9):36-36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e点通”已经不再陌生,用这个系统建站,不仅可以展示形象、宣传产品、传播商讯,更重要的是还可自动处理订单、管理客户信息、处理有关商务流程.对于消费品之类的生产、经营企业,还能实现在线销售,实现在线结算、网店建设到配送管理等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微软仍可称得上是一家年轻的IT企业。从创业之初的二人作坊发展到覆盖全球的软件王国,微软在企业管理方面究竟有何秘诀?微软又是如何实现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1.
马文良 《中关村》2006,(4):38-46
时间:2006年2月28日地点:北京友谊宾馆瑞宾楼主持人:李景峰(大中华写字楼网杂志主编)整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记者)摄影:白桦(《中关村》杂志特约记者)主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论坛缘起:现代企业加速器(M o d e r nEnterpriseAccelerator,MEA)是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和实践的专业科技园新型运营模式。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以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是巧合,儿童节成了邓元鋆的幸运日。2000年6月1日,3Com 启用新 LOGO,当天邓元鋆成为3Com 中国区的总裁。2001年的6月1日,邓元鋆成为3Com 北亚区总裁。“公司的标记变了,自己的职位升迁了,但这些只是表面……”蕴藏在后面的是什么?在正式采访邓元鋆之前,3Com 市场部给了我们厚厚一叠媒体剪报,里面是上一次邓元鋆升职时的报道。看过报道,有一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曾不止一次地说服总部在制定全球战略时,给中国特殊对待。用邓的话——“这一切是基于3Com 中国用户特殊需求考虑的。”如何知道用户的切实需要?邓的回答是,规范的公司需要一种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CRM。  相似文献   

13.
江川 《中关村》2014,(9):80-81
企业在向互联网化迈进的新阶段,无论什么行业,多大规模,都将会成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企业。用友的使命就是服务中国和全球企业的互联网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变革浪潮下,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四项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全球的商业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在电算化、信息化之后,企业信息化也在向互联网化的全新阶段迈进。顺应企业互联网化发展趋势,2014年8月15日,用友优普在北京用友软件园隆重举行首届用户年会(北京站),并正式对外发布了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模式和新一代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14.
ERP赌博     
在CCID的调研报告中,未来5年国内管理软件市场被描绘为一片春色,市场将突破百亿/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从表面上看起来,企业信息化目前非常之热.但笔者在日常与传统企业交流过程中,感觉到用户对E R P、CRM还是颇有异议.普遍对自己企业上马信息化项目信心严重不足.很多场合笔者一再听到这样的问题--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有多少?成功的有几个?  相似文献   

15.
程桔华 《中关村》2011,(7):74-77
"2011用友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1200多位企业信息主管以及IT行业专家、媒体与咨询机构代表与用友公司、中国电信、华为、IBM、微软、Intel、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等云计算产业链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一起,探讨如何搭建云梯,迈向"云端企业",并且共同见证了以用友为核心推动力的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应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使得国内的企业竞争环境变得复杂起来,同时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益发生变化,而一部分企业的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类企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和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呢?也许出现众口一词的疑问和反驳:没有资金怎么搞信息化?实际上很  相似文献   

17.
在危机爆发和演变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人,往往以媒体作为博弈的场所.在此互相角力.捍卫各自的利益“消费者集体诉讼”、“产品召回”、“服务纠纷”……频发的危机,使得企业的正常运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诸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新课题。美国危机管理学会的调查报告曾经显示:因产品或服务引发的纠纷.进而对企业提起“消费者集体诉讼”的案件.已经位列美国企业危机的榜首,约占30%(2000年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8.
10年,对于IT行业意味着多少起伏跌宕,兴衰变化。多少曾经身处在浪尖的人物和企业,弹指之间已成过眼烟云。而一些对“存力而后发,蓄势以待时”存身处世之道有透彻理解的企业,稳步跨进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整个中国IT业的蓬勃发展,这些企业往往隐身于媒体,而出没于市场各个角落,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傲视同齐的业绩。托普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2001年总资产达到100亿元,完成产值55亿元,创利税6亿元;2002年名例电子信息百强第31位。从5000元创业到100亿资产,什么是支撑托普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托普的动作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托普狼”的独特企业文化魅力何在? 托普又将如何演绎下一个神话? ……  相似文献   

19.
有人戏言,中关村,特别是电子市场,看起来更像一个集市。这也就难怪20年来,村里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我们无法寄希望于生意人摇身一变为企业家。众多的小公司,谁该出局?准能长大?  相似文献   

20.
程桔华 《中关村》2007,(9):20-22
景德镇,被世人尊称为瓷都。但是在盛产瓷器的景德镇,世人却难寻品牌企业的芳踪,更难觅知名企业家的身影。按照国际惯例,年营业额在5亿美元以下的企业为小企业,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为大企业。据统计,2006年,景德镇3000多家陶瓷企业的总销售额大概在3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大约为100万元,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只有1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的陶瓷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陶瓷企业都是小规模的家庭作坊。这和景德镇的瓷都地位极其不相称。是景德镇人的品牌意识不够,还是景德镇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景德镇又该如何发挥千年瓷都的优势,打造出一批响当当的企业品牌?记者就此采访了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原部长陈长庚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