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在于有关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财政税收制度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财政税收制度变迁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作用的反应和直接结果。唐"两税制"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对中央地方博弈下的财政税收制度变迁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制度执行中的作用,完善廉租房体制建设,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制度上的利益博弈、供给模式不科学导致的责任缺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地方政府应强化责任意识、转变承认承担方式、完善责任评价体系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政府财政卸责任为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为 《乡镇经济》2005,(5):7-11
本文以1994年为分界点,考察了转轨时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我们发现,在整个期间政府存在财政卸责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税收改革的缘故,在税制改革中,上级政府将税收收入与地方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以层层分包的方式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最终推给了基层乡镇政府,乡镇政府部门在收入少,支出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制度外的产品供给方式,费用则由当地农民承担。在整个过程中,存在首政府导层卸责行为。  相似文献   

4.
胡绍雨 《改革与战略》2012,28(12):65-70
房地产税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商以及普通老百姓各方的利益.文章从房地产税的理论依据入手,在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发达国家房地产税系的比较,借鉴国外一些有价值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建立健全房地产税制所必须构建的合理制度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扩大税基,建立合理的租、税、费体系,完善房地产课税配套制度与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管理学博士、本刊副主编、青岛市地方税局韩耀星的《中国税收与税制改革研究》税收理论专著,前不久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税收与经济发展及税制改革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规律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作者致力于税收理论、政策和制度研究,对中国税收与税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层次的思考。重点研究了经济如何决定税收,哪些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告一段落后,推行大部制改革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中,部门整合协调难,人员分流安排难,部门有效监督难,"刚性"利益破除难,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四大困境;而如何有效调整权力与利益的关系,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实际进行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成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特征便是地方政府与以前相比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这一现象虽然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常出现由于利益不同导致的博弈。在这种经济环境仍旧处于制度相对不稳定的状况下.企业实施适当的政治策略,能够影响政府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文章从制度基础观的合法性角度分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博弈这种不稳定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实施政治战略,以建立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税收划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分税制确立的中国税收划分制度在运行中逐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税收的立法权和管理权过分集中、税收划分不科学、低级别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等,已经成为中国财税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具备中国税收划分的前置性条件,即,合理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确定各级政府支出需求;突出地方政府的主体性,适度赋予地方税权;稳定的税制结构,主体税种改革基本到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税收划分的目标模式,确立非对称性分税模式,选择科学的分税方式,并重新完善主体税种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程鹏 《特区经济》2010,(5):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泛珠"9+2"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为主的地方区域发展模式。地方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逻辑是由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的:中央政府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制度需求矛盾、政府间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目前,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正由制度替代发展时期走向政府集体自觉行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以财政改革为起始和主要内容的分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进一步凸显.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相互之间必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的积极效应表现在启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加快了制度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等.然而由于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和政治体制还很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财政制体制的缺陷、政绩考核的偏颇、产权制度的疏漏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以来,很多地方实行了"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模式,以推动城郊地区城镇化进程.政府在农民利益保护和公共品供给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由此形成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原则进行的地方税制改革,必须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集权分权程度、地方税制构成这两个核心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文章通过对美、日、英等国地方税制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现实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应选择分权模式,以解决地域广阔所带来的问题。但短期内,在面临人口流动壁垒、城乡二元结构、民众对地方政府缺乏监督等情况下,分权模式弊大于利。因此,要加强中央政府在收入方面的权力,而在支出方面应予分权。  相似文献   

13.
哈继铭  范维维 《发展》2005,(3):20-20
中国税制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改革。但是,税制改革是有"成本"的,因为它可能在短期内减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由于中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差异很大,税制改革对不同地区的税收收入影响程度不同,而且难以用统一的指标来度量这种影响程度,因此,税制改革的最大难度在于如何处理不同地方在税制改革中的得失差异。税制改革须回答两个关键问题。一、税制改革的"成本"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如何分配?二、如何在地方间公平分摊税制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改善税收结构、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5.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改善税收结构、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政府体制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改革政府体制的关键要调整政府体制的核心--政府权力-利益格局,即由政府利益决定的政府权力分配形式以及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有林区公共服务产品可以由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获得,毫无疑问,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政府就少了一项权力寻租的可能,因此,政府就追求把公共服务供给权集中在其手里以获得公共服务供给权所带来的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政府体制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改革政府体制的关键要调整政府体制的核心--政府权力--利益格局,即由政府利益决定的政府权力分配形式以及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地方收益权,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事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由此会出现调整制度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无疑会产生正面效应,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