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结合我国利用自身能源优势,依托现代科技,走创新之路,电网发展内在动力,提出应重点发展智能输电网,走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之路.以作为建设智能电网的参考.最后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和配置平台,坚强智能电网从投资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都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能源生产和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通过研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推动科技发展、优化能源分配、刺激经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严重雾霾频发,节能环保形势严峻。电网企业应积极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4.
时代迈入21世纪,这是科学技术的高端发展的时代,电力的发展和需求日益增高,如今我国也在紧锣密鼓的加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其定义为:坚强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是一个闭环系统。但是,在全面建设的过程中是靠现在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还是标准的统一,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电力系统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尽管其电压等级与规模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电网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发展模式也因此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和欧盟等国从应对新世纪能源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相继提出发展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1]。一般来言,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互联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在此期间可能要涉及数万亿的投资。如此巨大规模的建设投资,一方面可以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建成之后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深远[3]。  相似文献   

6.
物资管理是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资费用不论是在电力生产成本,还是在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年来,国家电网电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特高压工程、坚强智能电力加快建设,对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物资管理模式下物资采购周期过长、物资采购成本不断上升、物资时间拖延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电网建设工程需求。因此,如何完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加强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以全面拓展物资集约化广度深度为主线,从物资集约化集中采购机制、供应保障机制、质量管控机制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物流理论,具体说明物资集约化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及其与传统电网的差异,阐述了发展特高压更加需要电网智能化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来解决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打造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电网是我国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该文首先阐述了在智能电网中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广州电力通信网现状和当前热门通信技术,提出了以EPON为主导、多种通信方式为辅的广州电网配、用电通信混合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使其形成合力服务于整个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理论的研究,建立权利-利益矩阵,明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备利益相关方的定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把发展智能电网作为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引擎.欧盟是世界智能电网的领跑者.2005年成立的欧洲“智能电网技术论坛”,对促进智能电网研究、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该论坛发布《欧洲未来电网战略部署文件》,协调欧洲各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并规划出到2020年欧洲智能电网优先发展的6个领域和时间表.英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在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同时也将积极参与这些系列计划.从政策、资金、项目、发展方向以及英国为什么推动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也将对继电保护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在一个品牌制胜领先的时代,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创新就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就是企业的生命。在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两个转变"的新阶段,在公司全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全面完善提升"三集五大"改革,努力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的新时期,无锡供电公司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只有建设创新型企业才能驱动公司科学发展,才能全面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建设加速,各类生产控制数据对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安全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传输现状入手,分析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的网络组织,并对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安全防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位于浙江省东阳市的500千伏吴宁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瞬间,强大的电流使500千伏吴宁变电站与浙江电网"血脉相通",标志着浙江省智能电网上了一个新台阶。专家表示,全球电网已进入升级2.0版的高峰期。近期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智能电网成为闪耀的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电网和500千伏电力输送线路相比.经济性上有待商榷.俄罗斯、日本、:美国都停了特高压线路建设,只有我国在建设特高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使其形成合力服务于整个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理论的研究,建立权利一利益矩阵,明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各利益相关方的定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设计研究,加强配电网的改造工作,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使之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对促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城市低压配电网的一些技术要求,对建设智能化低压配电网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4,(6):70-78
<正>国家电网需要多元化的组合融资方式,也需要不断优化财务结构。因此,资产证券化是国家电网最佳的中期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省财务费用。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经营输电、变电、配电等电网资产的特大型企业,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所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表示要努力向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十一五"期间已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该公司"十一五"期间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全面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是发电、输电以及配电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电网工程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电能的分配及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电网工程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电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方面问题的分析,对电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的措施以及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技术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电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得到推广,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智能电网的应用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效果,也改变了电力营销方式,实际中有必要做好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研究工作.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中作者分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优势,引出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的作用分析,最后给出智能电网环境下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