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处于徘徊状态,城乡收入差距也不见明显缩小。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实证分析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农产品与农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业部门的增长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进行了限制。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既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居民的补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我国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严重抑制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大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和风险,影响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已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制度阻碍因素之一。因而必须尽快改革户籍制度,实施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罗炳锦 《经济师》2012,7(2):13-14
农民工进城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双赢的变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打破现行影响农民就业的各种制度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统筹城乡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且对资源的调控能力也日益明显,但仍存在着各种制约着农民进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1.实行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在城乡分割的就业政策和体制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是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城乡就业融合可能带来的摩擦,采取了城乡分开、分而治之的办法,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面对不断涌进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出台限制农民进城的措施,通过行业限制、文化要求、限期清理等政策压缩农民工。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将就业问题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之下,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放  相似文献   

7.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下,城市不可能为所有进城人口提供体面安居所需的就业与收入条件。这和体制和政策没有关系,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当前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框架下,进城农民可以返乡,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如果用片面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资本下乡的方式加速推进发展农业现代化,可能让大多数依然要依托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家乡。  相似文献   

9.
1·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手续,依法维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服务。2·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就业信息。调查显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中有47·2%担心外出找工作困难,有4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政府提供就业信息,3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得到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多数…  相似文献   

10.
同工业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进展相比,户籍改革进展缓慢,已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以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为重要标志的社会发展.障碍不在企业,主要是在城市政府受城乡分割体制影响而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当前,面对工业化、农民进城就业的发展现实,应该跳出脱离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社会转变的大环境,孤立看待城市发展的圈子,理清顺应工业化、农民变市民和城乡结构转变趋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也是降低我国农业弱质性的重要举措。具体要做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2.
1.为农民工顺利流动和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深化户籍制度等体制改革和创新,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的待遇,保证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我国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城乡、地区利益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消除户籍的城乡和地域分割,确认居民自由迁徙、择业和居住的权利,并对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针对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建立农民工的分层保障体系,使进城农民工能逐步享受工伤、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在农民工工伤和职业病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如建筑、矿山等),大力推进农民…  相似文献   

13.
有效促进进城就业农民再社会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采取的基本途径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包括思想、文化、经济、制度、组织等环境,充分发挥进城就业农民再社会化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通过对河南的农民以及农民工的访问,通过对河南农村的实地调查,文章认为河南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给农民以平等权利,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是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就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制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农村劳动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1)农民工进城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是没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由于就业渠道不畅,致使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寻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的局面。从农民工就业渠道调查结果分析,主要有农民工、劳务中介和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原因。那么,要解决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5亿人。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安排,进城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至今仍未能获得与城市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不仅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更制约了已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的稳定就业和安家落户,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此,中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国新时代民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民在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但其对农民精神层面获得感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收集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反事实分析方法的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就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提升了农民对收入水平的主观感受及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并且使得农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然而进城务工并没有提升农民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对于那些没有选择进城务工的农民,务工就业甚至可能会降低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尽管进城务工就业从总体上对提升我国农民的获得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对不同特征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