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待资源环境价值是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和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前提。文章从资源环境的内涵出发,考察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在对资源环境的价值理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并列为世界三大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审计也被逐步提上日程,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究了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的特性,进而从审计实施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达到丰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工作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郑州市区域总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资源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刚性,郑州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变动性不大,当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出台,企业不但要重视由资源带来的收益,还要承担因生产而污染环境的责任。文章从企业资源生态视角研究环境效率问题,在理清企业中资源、经济收益和环境影响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采用ISBM-DEA和Tobit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衡量环境效率。研究发现,企业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程度普遍较高,但企业的资源效率排名高不代表环境效率也高。进一步分析得出,投入的资源类型及其方向不同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有形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投入与环境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部分无形资源的投入与环境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不同资源的特点进行决策和管理,才能在不降低资源效率的同时提高环境效率、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平台成为当今世界获取信息资源最为便利的载体,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网络上更为便利地被开发和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利用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源是一种独立参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形式,在对其加深认识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本文首先构建了环境资源的会计核算体系,然后提出了对应的会计要素计量方法,以期为环境资源会计具体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是一种独立参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形式,在对其加深认识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本文首先构建了环境资源的会计核算体系,然后提出了对应的会计要素计量方法,以期为环境资源会计具体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问题与产权理论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环境资源的产权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由市场环境主义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独占性自然资源的产权私有化是可能的,难以分割的环境资源的产权理论研究也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环境资源实行产权管理、有偿使用,建立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是摆脱我国环境资源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因此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12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相关数据,构建了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在内的城镇化指数,以及包括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空间占用在内的资源环境指数。利用VAR模型来定量研究城镇化指数与资源环境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胁迫效应,同时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重,资源环境系统也会对城镇化的规模、速度、效率等提出约束要求,但是约束效应要小于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研究2006—2017年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识别制约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环境系统是保持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稳定提高的有力条件;(2)社会系统、资源系统对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部分因素也有阻碍作用;(3)随着南昌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社会活动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以及在工业污染的环境治理方面的需求落后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以流动人口的重要输入地——广东省为例,从外部资源环境与城市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对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流动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审计也被逐步提上日程,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自己在审计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对天保工程资金审计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借以丰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政府对资源环境管理的关注成为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文章指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背景下,政府强化资源环境管理职能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并具有巨大社会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产品),是政府公共管理必须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因此,研究政府履行资源环境管理职能的学理依据,实施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资源是一种独立参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形式,人类在对其不断加深认识的同时,也在探索与其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资源化的典型代表,它的试点实施将环境资源的会计核算问题具体化为现实的经济业务,并对环境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微访谈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但配置是无限的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但配置是无限的,我们要不断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平时在家我们老是犯愁不知道吃什么菜,而同样的原料,厨师为什么就能做出那么多种菜?原因就是他配置得比你好。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旅游资源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比如《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环境就很能吸引旅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研究了1979—2014年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伴随城镇化综合指数提高,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经历了"U"型变化过程;第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既存在城镇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胁迫效应,也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的约束作用;第三,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临界协调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法律无法明确界定出每个社会成员对于环境资源的具体产权,社会成员通过自身感知和理解确定对环境资源的认知产权边界。因认知产权的交叉与冲突导致了在使用环境资源时产生了负外部性。自愿合作基础上认知产权的调整既不同于庇古方案,也不同于科斯方案,它为解决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负外部性内部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环境资源的认知产权出发,对自愿合作基础上认知产权调整的过程进行了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往往导致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泥石流等。同样,环境的恶化也降低了煤炭的生产能力。这说明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煤炭生产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煤炭生产就会呈现一种自我抑制、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的状况。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煤炭生产的现状,分别提出了煤炭产出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的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