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使用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经济开放、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贸易开放度、国际农产品价格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并且其中一部分通货膨胀是通过进口传到国内物价水平上的。在现阶段,我国应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而且应该建立重要资源储备基地,来稳定国内的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考虑了虚拟经济因素的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考察了实际经济增长、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静态回归分析发现,以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GPZQCJE)表示的虚拟经济变量对CPI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金融市场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是导致通货膨胀(以CPI衡量)的主要原因。应用动态VAR模型研究发现,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因素,短期内(10个月内)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性因素。这启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控制通货膨胀时,短期内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收过剩流动性,长期内可以紧缩货币供应量和加强股票、债券市场对过剩流动性的吸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能够很好地起到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1991-2010年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货币滞存法”测算我国的超额货币。运用ADF检验、协整检测、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超额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超额货币现象,超额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正向冲击,影响持续时问一般较长。在此基础上,提出冲销超额货币,平衡货币供求,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实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供给扩张过程、货币政策目标的演进和货币政策作用过程等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多维透视,不难发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验实证表明,中国18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一直处于反膨胀和反通缩的过程中,总体来看,绩效并不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近十二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加以分析,得出中国货币供给具有明显内生性的结论。同时,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在当代的发展使得它与实物经济日益过度背离。本提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资产分析方法,并在对格利-肖动态金融模型做出简单修理的基础上引入五市场模型,着重对货币危机进行了短期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证了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是当代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而它的直接原因在于这种过度背离超过了处于介稳状态的虚拟经济系统的临界点被突破。  相似文献   

7.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巨大的的波动.因此对货币供应量作出合适的预测,无疑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正是从货币需求出发,对中国货币的需求量作出回归.假定供给和需求相等,从而得到合意的货币供给量,以期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巨大的的波动。因此对货币供应量作出合适的预测,无疑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正是从货币需求出发,对中国货币的需求量作出回归。假定供给和需求相等,从而得到合意的货币供给量,以期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造成了经济长期低迷和失业率上升。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美国采取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利用VAR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美国货币供应量、双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货币供应量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结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短期内会促进我国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会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春玲  杨逢珉 《全国商情》2006,(10):96-98,71
本文运用格兰杰检验和OLS回归对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我国货币具有“非中性”特征,货币政策对于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就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的泡沫经济都是以股市的暴涨暴跌为特征的,因此以股市为例对泡沫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典型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1990—2002年的货币供应量与股价指数,运用相关分析法对中国股市泡沫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表明:股价与货币供给量高度相关,即货币供应量增长最快的年份,也正是股指上涨最高的年份。可见,控制货币供给量是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有很多学者研究货币流动性的原因,但少数仅专门研究外汇储备对货币流动性影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外汇储备与货币流动两者的关系,结论表明其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同时存在着单方面的影响,即货币流动性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显著,外汇储备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却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条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复杂的影响。通过修正的Karras模型,运用中国1995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但2005年的汇率改革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加强,但汇率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回顾日元升值背景及历程,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日元汇率上升导致日本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一结论进行实证检验.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加强,中国应深刻认识到人民币升值的必然性,采取措施消化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旗帜鲜明地坚持政策目标,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努力实现人民币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国债发行已产生显著的货币供给量倍数扩张效应。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并正确运用国债发行这一调控工具,把它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调控宏观经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同时带有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的SVAR方法,识别了中国经济波动的三种冲击源,即供给冲击、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贡献率为90%左右,对通胀波动的贡献率为65%左右。以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为代表的总需求冲击虽然不是经济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我们发现了货币供给冲击在短期内产生产出下降和通胀下降的宏观经济异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源于货币资本的运行,并随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深刻变化.虚拟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它一旦形成,便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普查后的数据从一个较长的时期(1952-2006)考查了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具体检验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的因果关系,分析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文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绝对加速效应要弱于相对加速效应,而近年来的数据又显示,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的绝对效应与相对效应变得明显。文章进一步证实了弗里德曼(1963)的论断“通货膨胀总是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