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明确了休闲业的行业类目和外来农村女性在该行业的就业场所,然后就浙江省11个地级市,基于大众点评网、百度地图和百度指数分析了休闲行业就业的分布特征。从休闲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入手,选取了6大动力活力因子共16个影响因素,构建了休闲发展的活力系统模型,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因子对外来农村女性城市休闲业就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农村女性城市休闲业就业空间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例、外来流动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劳务开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传统社会分工的市场调整。它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内陆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内陆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沿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地转移,吸纳外地民工的能力有所下降。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下岗职工增多,一些城市为保护本地下岗职工再就业,对外来民工就业作出了一些限制。同时,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3.
宫希魁 《致富之友》1998,(10):29-29
随着下岗职工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有些城市先后推出了“腾笼换鸟”的劳动就业政策。即清退外来民工,腾出工作岗位,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此项政策的提出,意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化解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风险,可谓用心良苦。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管理》1998,12(4):20-22
从京郊调查的数据看,农业占了当年京郊农村就业的主要份额,工业是京郊经济的重要支柱。稳定农业,搞好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对发展郊区经济,还是稳定郊区就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郊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郊区专业人员缺乏,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偏低,这是调整产业结构时面对的主要困难,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先提高郊区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外来民工对农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邓志敏,刘翔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内地省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来到兵团农场承包种植业、养殖业及建筑业等项生产。对此褒贬不一,管理混乱,为此,我们对农七师引进、管理、使用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闻海燕 《农业经济》1995,(10):30-31
一、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扩大的大规模的民工流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现象都与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近日,笔者对辽宁部分农村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情况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村经济》2003,(5):24-26
几年来,青浦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多渠道促进非农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出路。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总体目标后,青浦区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非农就业工作对郊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非农就业工作,积极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农民就业问题。2001年以来,增加了两万非农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1.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上海郊区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情况和经验。 2.加快农村改革步伐,促进农村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让大批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在就业地城镇落户长居,在政策层面须解决三大问题:必须让进入城镇的农民工买得起城镇的住房;必须为吸纳外来民工较多的城镇提供较多的用地指标;必须有条件地实施耕地转建设用地跨省域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工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区域间、城际间的流动问题凸显,民工流向的选择机会明显增多.由于务工交易费用的存在,工资作为民工流动性的“充足的决定性指标”的作用被削弱,务工实际收益成为民工影响流动的重要指标.政府与企业均可通过降低务工交易费用的制度设计达到稳经济增长、促企业增效、保民工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1998年,将揭开上海郊区改革发展新的一页。回眸1997年,上海郊区改革和发展的硕果累累: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建设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取得新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进非农就业工作,上海实行“两个相同”政策措施,即确保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享受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和就业优惠政策。推进就业援助员队伍向郊区村委会延伸,已役盖到上海所有农村地区,使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就业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2月17日青岛市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招聘现场异常火爆,三五成群的农民工到招聘单位询问,但最终在就业登记表上填写的不多,农民工与企业真的“谈得拢”的寥寥无几。农民工普通认为待遇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问题。而不少用工单位觉得农民工的要求近于“苛刻”。于是就形成了民工就业、企业招工“两头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再就业工程任务十分艰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采用“腾笼换鸟”的办法,纷纷制定歧视性法规,严格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行业和工种,控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清退不符合本市规定的外地务工人员,给下岗职工再就业腾出岗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和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多寡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 要纠正或改变这种不平衡,可供选择的两种办法是: 1.发展和开放大中城市,鼓励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人口的地域性社会移动为手段,实现城乡就业的动态平衡。 2.刺激农村经济启动,创造更多的农村经济中心。以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多为条件,实现城乡就业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作通讯》2008,(6):48-48
天津市今年将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对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核发就业失业证。 今年天津将着力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与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服务。外地与天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失业后就可进行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20.
流通是上海郊区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市场经济要求加快郊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并能直接推动郊区经济发展。 上海城市的地位和发展决定了上海郊区市场体系的模式。上海郊区的市场体系模式应该是:与上海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与国内外大市场全面接轨的、符合郊区建设“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