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柳林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与陕西隔黄河相望,素有“秦晋通衢”之称,是一个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全县面积1287平方公里,人口30.12万。柳林位列中国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88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柳林县城高楼林立,山清水秀,抖气河绕城而过,南北两山生态公园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活力,装扮出县城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柳林被列为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和全省正在建设的七大工矿区之一,随着离柳矿区开发步伐的加快和一批重点工程的陆续开工兴建,柳林进入了全方位开发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我们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着力争创拳头产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柳林特色的县域经济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确立"城乡统筹、文旅兴业、果畜富民、能源强县"执政思想和发展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宜川实现"转型突破,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县域特色:宜川,一块古老而辉煌的热土,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民族之声《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著名的"宜川战役"的发生地。先后被命名为"胸鼓之乡"、"花椒之乡"、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县"  相似文献   

4.
甘肃合水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举世文明的"黄河象"的故乡.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经济基础,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立足资源实际,以项目带动为突破,树立统筹、和谐的新发展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县域经济目前有了较大发展,与沿海县域经济强省相比,仍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积极推动河北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应以"两型社会"为契机,一方面,明确河北省县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及发展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优化河北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66个县(市),在"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无一上榜.主要差距在于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偏低;GDP对财政的贡献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低于百强县;县(市)经济结构调整速度慢;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重;县(市)主要领导调动频繁,观念落后.要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应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稳定县(市)班子,抓住机遇,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7.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的"体"与"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和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着力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翼";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意县域经济的"体"、"翼"协同,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差异较均衡,而东南—西北方向上差异最显著;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发展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三大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主要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辽宁省实施县域经济新一轮"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之年,县域经济发展任务极为艰巨。因此,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咬住目标不放松,突出特色不动摇,努力实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在强调县域经济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的县域经济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身处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昌都地区对于本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无比关注,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昌都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昌都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对解决地区当前"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红 《特区经济》2010,(12):203-205
"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是青海省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省内各地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表现突出的省情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思路。其中"沿湟水发展带"为青海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心,此发展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以沿黄河发展带内海东四县(平安、乐都、互助和民和)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与济南市区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今年以来,齐河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和德州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三年倍增计划,解放思想谋跨越。  相似文献   

14.
要想建设好新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而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科学合理地整合县域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搞好农业产业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自兴县牛家洼开始流入吕梁境内。一路蜿蜒曲折,由北向南,流经兴县、临县、柳林、石楼4县19个乡镇110个行政村,总长达到296公里,最终从石楼县北头村流出吕梁。作为黄河中游重要节点城市,吕梁地处黄土高原上的生态脆弱地区,这里曾是我国14个连片深度贫困山区腹地,如今已成为山西省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对吴堡这样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区域经济收入单一、地理位置偏僻,但有一定旅游特点的小县来说,建设一个以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数据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的县域经济,不失为解决当下困境,占得黄河沿岸县域经济转型先机的实验样本.  相似文献   

17.
"县域"和"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特有的概念,本文在简单分析了县域经济与旅游业的关系后,阐述了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作用。然后,提出了推动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旅游"发展观念——强调旅游业与当地其他产业的交汇融合,谋求整个旅游产业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最后,对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新政     
《西部大开发》2013,(8):62-63
四川首次试点编制"县域总体规划"近日,四川省住建厅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县域新村规划等规划工作。将首次进行《县域总体规划》试点,选择基础条件好、处于县域经济发展跳跃阶段的县作为试点,以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县域制度不合理、不科学,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将制度创新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城乡统筹发展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说明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