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造成一种模糊的认识。文章试图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阐释,理清思路,同时指出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庆与世界》1994,(1):19-19
重庆文化旅游公司是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领导下的文化企业,是重庆市对外文化文流的窗口渠道。该公司依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旅游业务和其它活动。突出陪都遗址旅游是该公司的主要特点,接待会议、团体参观旅游是公司的主要工作。93年公司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5万人次。重庆文化旅游公司还依托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雕塑创作设计;各类展览的内容编辑、形式设计及加工制作:园材绿化和花卉布置等项业务。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28日,新世纪来临之际,四川省旅游界、文化部门、餐饮娱乐业精英汇聚杜甫草堂博物馆,共同探讨四川旅游文化事业未来发展方向。这次名为“四川旅游文化精英新世纪论坛”的会议由成都世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主办;杜甫草堂、武侯祠博物馆协办,旨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把四川健成旅游强省”的方针。与会人员围绕旅游与文化、景点与旅行社、媒体与旅游发展等几大主题展开了激情论辩,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杜甫草堂、武侯祠博物馆馆长、成都光大国旅、成都中国康辉国旅、省、市海外旅游公司、省  相似文献   

5.
康林善  妙学春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7-19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金昌市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行研究。金昌市“以花为媒”另辟蹊径,构建“体育+”和“+体育”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双向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文化+旅游”审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社交生活、“体育+文化+旅游”情感升华等融合模式。存在资源富集,但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难度较大等相关问题。建议:建立联动发展机制,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以文化认同体验为核心,打造独特的品牌IP;创新投融资模式,提高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旅游在先秦时期称为“观光”,就是观瞻一地优美的风景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观光”观的是文化,文化是观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而,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对象。昌都是藏、羌、纳西、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令人羡慕、值得骄傲  相似文献   

8.
汪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来是2001年,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业态之一。社会文化环境是旅游的灵魂,但是,目前的农业旅游却面临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的问题。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在真实生活的土壤里才能生长延续,因此要倡导正确的文化观念,保护“鲜活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重视对当地旅游人才的培养,使农民成为农业旅游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兑现文化价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不断改革创新,做强文化旅游,讲好陕西故事. 项目拉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在旅游项目的带动下,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深层开发. 2013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全面启动.为保护好历史遗存,在建设中按照“以城镇为依托,以文化为形象,以旅游为路径”的方针,不搞大拆大建,尽量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住文化“活”形态,让文化的种子、文化的魂魄能够沉淀、生长,使其变成可呈现、可体验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刘悠 《走向世界》2014,(29):88-95
7月至10月,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举办2014年市南文化旅游季活动。围绕“高端、时尚、休闲”的定位和“文旅融合、全民参与、互动互享”的理念,整合全区文化、旅游、商贸等优质资源,推出11项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游客休闲生活品质,有效增强“世界最美海湾”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时尚的文化、美丽的旅游”的市南区名片。  相似文献   

12.
姚宏 《特区经济》2006,(5):357-358
实施旅游文化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旗帜鲜明地昭示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积极的有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文章结合陕西省旅游实际,提出要采取树立新的旅游发展战略理念和竞争意识,注重旅游地形象文化形象导向,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地文化营销,突出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规范商业行为,旅游活动开发中加强旅游地方文化表现等基本措施,全面提高陕西省旅游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根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原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固始县作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是东南亚人和海外华人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根亲文化资源主要有“名人资源”“姓氏资源”“民俗资源”。近年来,固始县注重根亲文化与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根亲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固始县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应革新 《杭州研究》2005,(3):47-49,56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华夏西湖三十六,唯有杭州著天下”。杭州旅游人流一方面是冲着杭州的西湖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冲着杭州的文化来的。山水与人文是旅游业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本文着重就发展文化旅游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作为专业的石油工业城市,历经半个世纪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石油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城企”一体化的工业旅游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游客行为——感知的问卷调研分析和实地访谈,诊断了游客需求与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之间的错位所在,为破解工业旅游市场萎缩困局、提升产品质量并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推进工业旅游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 提高福建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近年来,福建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我们在挖掘文化内涵、建设文化载体、实现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上明显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弱化了福建文化的竞争力。究  相似文献   

17.
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转变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单一增长模式,壮大两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迫切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泰安市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做了积极探索并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泰安市的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促进泰安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泰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依托泰山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忠 《东北之窗》2011,(22):26-27
近两年来,长海县委书记郝明在回答媒体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问题时,每次都要谈到文化之于旅游的重要性。前不久。长海县县长陈广胤在给全县政协委员作县情通报时,也谈到了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的问题。长海的领导者十分重视提升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长海人对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的美好明天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20.
舒科 《中国西部》2012,(2):52-61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表示,确定2011年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通过旅游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展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成果.提升我国整体旅游新形象,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