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分析价值与价格时的基本根据。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马歇尔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析中的合理成分,可实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融合,形成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2.
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护——对晏智杰教授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理论层次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相应地,这一理论的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由不同理论层次上的各种条件构成的一个完备的条件系统。劳动价值论的不同理论层次之间的发展和演进,说到底不过是它们的条件运动和转化的结果。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价值怎样表现为价格,同时它也说明了在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竞争充分展开后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进而,生产价格怎样再表现为价格。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而且也是说明商品价格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赖特回应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利润确定观点,但是却受到斯拉法主义者的进一步批评。实际上,赖特对于马克思主义利润确定模型的辩护,是在错误理解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他完全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因此对于不能提供因果解释的批判不知所措;他没有理解马克思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从而不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体系如何揭示了利润在质和量上的确定。赖特对马克思利润确定模型的修改实际上放弃了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不仅不能有效回击斯拉法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批评,反而损害了马克思原本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唐文》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迫切愿望和精神虽然可嘉,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态度却不是事实求是的。从世界观、方法论到劳动价值论的具体理论,《唐文》都将许多不科学的东西强加给了马克思,而原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已有的东西却被《唐文》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因此,《唐文》新综合价值价格理论不能不说是庸俗经济学的又一次泛滥。  相似文献   

6.
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也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李嘉图重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国民财富的分配问题,他以其价值论为基础论证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李嘉图价值理论的主要缺点在于其经济范畴的超历史性.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批评李嘉图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利润与剩余价值、混淆了价值与生产价格,并从价值的概念、价值的构成和价值的转化形式等方面完善了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何伟 《江南论坛》2001,(11):5-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理解就是对马克思原来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深化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提出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区别了劳动和劳动力,解决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和古典经济学的两难选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对传统上理解单部门(同类商品)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同一时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的观点进行了发展,证明了在新的解释框架下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系统地保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需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对于价值决定①与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争论,与国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两种市场价值理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即马克思的价值决定是否考虑了需求的作用,或者说如何看待马克思价值决定的论述中对供求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转形问题研究成果,按照价值转形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将劳动价值论看作一个价值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对供求因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指出:就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关系来说,始终是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在价值转化的不同范畴和层次上,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决定个别价值,进一步决定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的三个不同范畴和层次上分别由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决定,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两个层面,通过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造性和革命性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学家在理论创作过程中是不可能超越价值判断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价值决定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价值是由中等(或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在供求不平衡的条件下,价值只能由劣等生产条件或者优等生产条件决定。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有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价值转形理论,即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围绕其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经济学界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家们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激烈争论,虽然时至今日也未找到一个令各方都信服的解决方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价值论造成了冲击.因此,为了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有必要对这场百年论战过程及其实质进行一下系统地梳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价格)理论之所以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就表现形式而言,双方对价值的不同定义则是造成研究结果迥异的直接原因。此外,坚持劳动价值论必须探讨劳动价值理论所暗含的若干假定前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7.
斯拉法学派从生产技术系数和实际工资直接推导出价格,进而否定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价值理论的作用。“新解释”学派是为了和斯拉法学派相抗争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派别。新解释学派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不但没有对劳动价值论研究作出什么新贡献,相反,却曲解和庸俗化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19.
赵旭亮 《经济问题》1989,(12):62-6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阐述了关于市场价值决定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价值所体现的社会本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条件。《资本论》第三卷则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市场价值的决定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揭示了市场价值、供求、价格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该理论还进一步揭示了需求量的变动主要不是由价值或价格的绝对水平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相对价值的变动和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方向和水平。西方经济学关于吉芬之谜的争论实质在于没有看到价值变化的事实,把不同的需求曲线当做一条曲线进行分析。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价值上升造成的,价格提高、需求上升应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