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多变,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引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并与货币政策交相辉映,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就综合认识中国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略述、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宇辉  毛莹 《现代商业》2015,(2):110-112
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内方面,经济保持了高速健康的增长,内需不断扩大,通胀率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国际方面,在美国整体经济复苏,通胀上升的背景下,美联储正在逐渐停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受财政紧缩的影响经济复苏止步不前且出现了一定的通缩的迹象。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可能会推出更为激进的经济政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动荡。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具体的执行是合理的。与此同时,央行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为灵活的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微调,以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为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服务。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仍将是利用外资工作的重点,引导外资以并购、参股、再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未来5年(2011-2015),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将开始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中国面临全面和加速金融开放的机遇和压力。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4.
《商》2015,(13)
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协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如何在金融审计角度下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并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的金融环境。这些新的发展与特征构成了新的金融格局,也形成了新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需要根据金融市场新格局对风险进行调节和平衡。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我国金融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耿飞 《商》2013,(8):108-109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增长乏力,金融风险加大。我国为应对危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发通胀隐患。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金融与经济失衡的困境,一方面制造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金融失衡导致了社会整个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些都对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业风险的分析,得出了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认为,应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际经济增长减速、资本异动加剧、通缩风险上升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做好货币政策设计。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可以考虑适时通过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等办法,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为实现今年经济目标提供流动性支持。一、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同时应增加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新的金融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日趋激烈,国际贸易摩擦出现新的特点和形势,研究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篆是我国经济对外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茹 《中国市场》2008,(26):34-35
从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依然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的大政方针,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本文对我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金融资本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金融机构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在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本文就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分析判断,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挑战,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研究探索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作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格局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把握国际金融发展规律,认清发展机遇,制定国际国内金融政策,通过持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构建起完善的金融体系,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在国际金融上的影响力。本文在分析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改革方向进行深入论述,期望在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促进我国金融快速发展、提升我国金融国际地位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从去年10月开始,国内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果断改弦易辙,频率和力度均为历史罕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也给中国带来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两大机遇.在此背景下,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计划于2009年6月12日在中国上海举办"安泰金融论坛".  相似文献   

14.
郭延武  吕志峰  吴晶晶 《商》2013,(14):172-17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发生衰退,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经济转折下行,通胀问题、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作为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职能机构,我国央行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状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本文立足于从2008年到至今的中国经济形势发展,来分析我国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变化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新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的金融经济增长势头一片大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宏观经济的增长为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自201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关注货币政策、详细分析金融经济的形势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金融经济的内部矛盾,客观、严谨、科学地分析当前金融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贾康 《中国市场》2014,(7):9-11
以全球视野的角度指出目前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运行状态总体向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减少。在国内,指出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搭建稳健的货币政策给经济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间,经济增长在7.5%左右趋稳下抓住国内与国际的双重机遇,积极推进深层改革。对中国今后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形势作出了研判。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面临从经济大国向深度融入国际全球经贸体系的综合性强国的关键转型。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视角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均是实现了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引领经济大发展的典型国家。本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双循环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全面回顾了三国在双循环转型阶段货币金融政策调控的主要经验,总结提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优化调整国际收支、健全完善货币金融体系、妥善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通过本币国际化和对外援助掌握双循环主动权等四大关键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作用、健全完善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市场的全球要素配置能力、以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等五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及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及金融,其效应还溢出至其他国家,且日本、欧盟等也竞相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种恶性竞争将严重损害全球经济。本文首先基于改进的M-F模型探究了货币政策风险国际传染机理,然后从短期热钱资本、长期国际资本、国际贸易渠道三个角度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路径,并创新性地提出政府适应性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货币政策风险溢出路径之一,同时收集有关数据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上述路径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大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邓小平对金融工作的论述,即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银行经营、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建设及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等有关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