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进程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过程.在“三化”同步发展中,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协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树立“三化”同步发展的理念,建立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充分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同步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我国“三化同步先行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集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优势力量,择优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最适宜的空间地域和最佳的区位作为切入点,推动建立"三化同步先行区"(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区"),这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探索我国实现"三化同步"成功之路的迫切需要,对于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持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确,无工不富、无城不活、无农不稳,关键是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疾发展毋庸置疑,但农业现代化是否拖后腿,确是政府和社会广  相似文献   

6.
孙研 《山西农经》2014,(2):26-2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党和国家在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得到长足发展,城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必然导致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三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测度"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进一步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四化同步"战略,将信息化作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化内容之一,为今后我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过程。但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协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树立统筹三化发展的理念,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产业集聚区为中心,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新四化"中的两项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一村一品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蓬勃兴起的一村一品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壮大村镇经济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农业为突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甘肃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问题更加明显。立足省情实情,紧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们坚持以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全面实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农民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主题是研讨"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之所以提出"三化同步",根源是目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的实质,是要求滞后的农业现代化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尽快实现与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的目标。靠谁去奋起直追?主体是广大农民,是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J章的农民,即知识化的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趋势下,作为与"三农"有着直接关系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重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目前看,无论山东还是全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现代化进程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为反映十二五开局之年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本刊将重点组织宣传一批镇、村经济发展典型,具体内容如下:1.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镇、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3.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薄弱村面貌;  相似文献   

17.
“三农”政策新目标: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是十二五期间"三农"政策的一个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标志着我国城镇化战略向"两条腿"走路的方向调整,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夯实农业基础 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次座谈会以"三化同步"为主题,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重要的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同步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当前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发展、国民收入分配、财政税收体制、干部政绩考核六大方面存在的偏差,是造成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层次原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三化"的同步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共进、城乡共荣的内在机制是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三化"的科学内涵及影响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六个方面建立促进三者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并进行相应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20.
1978~2011年河北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且波动明显。1996年河北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但由此引发的城镇化加速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农业现代化步伐也于2005年后逐年走低。通过VAR模型对1985~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对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并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城镇化的影响分别为10.11%和1.88%,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高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