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争议总量的持续增加,笔者从我国现行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析如何解决劳动仲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实现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即在劳动争议的仲裁活动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仲裁人员和仲裁活动参加人必须遵守的次序、形式和方法。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是南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和规章确认的仲裁活动的次序、形式和方法,它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逐步转向由市场机制调节.据统计,2007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4.7万件,1994全2007年的13年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了近2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成为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29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获得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的通过,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无疑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现行劳动法律立法的不足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较大,而近年来大量的劳动立法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弥补了其诸多不足。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仲裁时效制度、“一裁二审”制等均存在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姚乐 《北方经济》2012,(8):26-27
劳动仲裁就其法律属性而言,是一种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仲裁机构的准司法性,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解决劳动纠纷,保护劳动者权益。本文针对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弊端,分析了包括劳动仲裁的法律属性问题,劳动仲裁委员会成员的素质问题,以及仲裁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仲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郑子森 《黑河学刊》2010,(4):53-53,55
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要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在仲裁前置阶段,劳动者无法律依据申请财产保全,给用人单位隐藏、转移、变卖财产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时间,一些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用人单位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在劳动仲裁中增加财产保全的规定,可以将劳动仲裁与人民法院诉前财产保全完全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史峰 《理论观察》2013,(5):70-71
国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在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实效性的发挥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体系建设.本文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劳动仲裁运行实践,借鉴域内外劳动仲裁实践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8.
王梅娟 《宁波经济》2005,(12):41-42,47
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我们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创新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观念,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若霏 《中国经贸》2013,(16):96-96
ADR在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中越来越重要。ADR不仅可以减轻人民法院的审判负担,而且其具备的自主协商的特点也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作者在ADR视域下为我们分析了中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问题以及完善措施,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完善调解、仲裁对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仲裁与诉讼是解决民商事纠纷最为有效的两种方式。在诉讼活动中经常涉及到第三人,而仲裁活动以往一般不涉及第三人。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商业交流的日益加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复杂的经济纠纷,致使众多争议突破了传统的当事人双方的范畴,而出现多方当事人纠纷,即涉及到争议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此,在我国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视一裁终局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优点并将其绝对化,是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观念,而《仲裁法》也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一裁终局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缺陷逐一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对"一裁终局"绝对存在性和绝对优越性的质疑,指出一裁终局的缺陷,进而提出在一裁终局制度上,我国仲裁法应当区分国内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摈弃绝对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于洋 《辽宁经济》2011,(12):50-53
在现代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仲裁作为一种独立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得到争议双方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以其自主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可,并在立法实践中予以明确。本文从临时仲裁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仲裁实践,对临时仲裁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规范仲裁员制度、保障仲裁裁决的执行和加强仲裁监督三个方面对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将全部免费。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争议耗时长、申请仲裁时效短等不利于劳动者的局面将终结。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战略》2007,(4):I0008-I0010
高标准严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3能手"出炉" 2007年3月30日,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在龙岗区召开全市劳动争议仲裁能手和调解能手表彰大会,13名仲裁工作人员被评选为仲裁能手和调解能手.  相似文献   

15.
融交易品种的日渐多样化,金融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纠纷所涉及的技术问题、事实和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由专家仲裁员按照专门的金融争议仲裁规则来解决金融纠纷。我国金融业应当逐步完善相关立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高效便利,与世界金融仲裁体系相融合的金融仲裁制度,同时,应根据金融纠纷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马建新 《辽宁经济》2014,(11):80-81
仲裁是一种由仲裁机构向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法律专业服务。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运用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从现实情况看,必须准确理解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仲裁员队伍,不断完善仲裁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彭丽明 《特区经济》2014,(4):209-211
著作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与程序繁琐、周期冗长的诉讼方式相比,一方面,仲裁程序更为简化,当事人的权利能及时得到救济;另一方面,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缩短了争议解决的周期,确保了争议的快速高效解决。从我国目前在立法和实践的需要来看,著作权纠纷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经历了由不明确规定到明确认定的一个转变过程,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著作权纠纷就要发挥仲裁独特的优势,在效率和公平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体现仲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仲裁机制具既有很多优势,也有一些局限,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完善:改革行政理事会主席产生方式、修改法律适用规则、建立独立财政机制、建立上诉机制等。为充分利用这一仲裁机制,我国应建立健全国内的法规制度、撤销对有关公约的保留,并在所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更多引入这一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周成泓 《特区经济》2005,(12):79-80
证券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有关证券的合同权益争议或其他财产权益争议,依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由其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裁决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较目前仍适用的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变化。该法在力求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