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开展农用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用地整理,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农用地整理有诸多益处,如可以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废弃的坑塘、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通过规整农田灌…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在全国土地管理市长研讨班上透露,在人地矛盾尖锐且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需要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整理已利用土地特别是农村土地是今后增加耕地的主要途径,我国将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他说,土地整理可使我国增加耕地两亿多亩。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地块零碎不规整,田坎和沟渠、坑塘、农村道路面积过多,通过整理,至少可增加一亿多亩耕地。若再加上对各类零星闲散地、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砖瓦窑用地进行整理,还可再增加近一亿亩的耕地。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镇土地开发整理为例,选取斑块特征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标,对比分析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斑块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荒草地的开发和田土坎的合并,土地利用结构中变化最大的为耕地和其他土地,并净增加耕地面积74.91 hm2;新修的生产路、沟渠使得最小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都有所降低,斑块总数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破碎度增加,区域总体景观格局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如何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推动土地整理事业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用途不同,土地整理可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土地整理的类型不同,产业化发展的运作模式也有所区别。本文主要论述农用地整理的产业化问题。农用地整理产业化实践最初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以后逐步发展到山东、浙江、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当前,土地整理的产业化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最近,笔者围绕土地整理产业化到江苏省作了一次专题调研。现结合这次调研情况,谈谈自己对…  相似文献   

6.
整理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的力量览岳谈整理,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总要给整理下个定义。什么是整理呢?语言学家们说,整理就是把原来非条理秩序的变成有条理秩序的。显然,非条理秩序的都应当整理。怎样判断非条理秩序呢?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解决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资金筹措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今后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涵义、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意义、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政策法律基础以及运作模式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本文从各个方面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对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方法]文章以安徽省寿县4个典型镇的147户农户与4个项目为调查对象,从农户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理规划意愿的驱动因素,运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功能检验农户参与对规划的影响。[结果]非农业收入比例、农地整理政策了解度、排灌沟渠布局、田间道路密度及公众参与机制等5类因素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规划的影响表现在较大程度优化了规划方案,提高了农地生产率等,但耕作田块扩大效应不显著、排灌沟渠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偏好生产路建设及轻视田间林网工程建设等弊端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忽视规划全局性与环境效应等。[结论]可通过强化农地整理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引导农户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基于农户可行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整理规划效果的衡量尺度以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土地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用地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用地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指由过去的重点分级审批转变到土地用途管制上来。实现这两个转变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工作的重点是不是转移到了土地整理上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土地整理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已比较成熟,而我国对全面系统的土地整理还缺乏经验。现就土地整理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意义关于土地整理的内涵或者说概…  相似文献   

11.
刍议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的立法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的立法价值,以引导其设定立法的具体规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的目的性立法价值为在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土地整理基本理论、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统一立法;道德性立法价值为保证中国农村土地整理活动在实体与程序上的公正性,在秩序和效益上的效率性。研究结论:从目的性立法价值和道德性立法价值两方面考虑,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的立法活动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土地整理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针对土地整理工作实践,分析目前新增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整理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的产权经济关系与土地价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投资、整理地块经营使用及产权转移均涉及其产权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且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土地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在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我国的土地整理发展比较迟,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地区将增加耕地面积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生态安全建设,进而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比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分析当前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产生的影响,找出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负面影响的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土地整理前后区域生物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与经济要素的变化,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益于增加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MAPGIS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图编制的有关要求,以嵩县为例,介绍了MAPGIS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图编制中的若干应用;MAPGIS的引入,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成果图的质量等具有实际意义,亦可供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成果图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针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学科视角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科学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乃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保证。以当涂县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模式及主要制约因素,并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的正面效应以及它对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大气资源等的负面影响,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大前提下如何以生态安全为宗旨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认为在土地整理中实现生态安全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树立正确的土地整理观、伦理道德观,以及通过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来引导未来的土地整理方向.  相似文献   

20.
Land distribution is the main co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land distribution are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ural areas, redistribution of land by developing new land registration, redistributing income through job cre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 land distribution programs and outlines the major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theories. It delivers a review of land policies and rigorous case-studies evidenc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It also presents a review of historical and sociopolitical literature to evaluate the trend of land distribution, agro-ecological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various policy debates on land use.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vides a coherent review of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heories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l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development theories support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of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community and policy debates regarding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regions. Moreover, it conceptualized that development theori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prevent people from being driven out of their land. However, it is unlikely that land distribution is the most efficient policy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in contexts. Therefore, traditional land distribution programs need to be revised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