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徽博览     
《安徽省情省力》2007,(5):45-46
徽剧 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全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优秀戏曲艺术.逐渐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徽州百姓称它是“老徽调”或“徽班戏”.解放后才正式定为“徽剧”。它是新安古文化、亦即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京剧的产生以及江南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07,(2):46-47
徽州人之所以大批经商,道理十分简单:徽州地理环境恶劣,适合耕作的土地少,除了出外经商,恐怕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生存方法。徽州又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于交通闭塞,中原的士族在战乱时期不断迁移到这个“世外桃源”。《新安名族志》中说,从两晋起,历代迁移到徽州的名族一共有78个。迁移到徽州的士族们失去了原有的特权,但找到了强化凝聚力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宗族精神。在徽州所看到的宗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比较角度,侧重分析了澳门特区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的特点。本文认为,这一“预算案”具有4大特点,其中“固本培元、稳健发展”是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徽州建筑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4-45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09,(11):80-80
余干臣,名昌恺,徽州黟县人,是清朝徽州名茶“祁红”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6.
采风     
王晓东 《走向世界》2014,(13):66-66
“一生绝痴处无梦在徽州”;春天的徽州满是金黄,前屋后,河边溪旁,  相似文献   

7.
胡正言 毕升     
胡正言(公元1584-1674年)字曰从,号十竹,休宁县人,明代著名印人、画家。明代小说盛行.与此而木刻插图兴起,诞生了以胡正言“十竹斋”为代表的水印木刻。将徽州版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胡开文,徽州绩溪县人,清末制墨名商。微州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朱熹的儒家思想对微州世道人心的影响非常深远,构成了徽文化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徽州是汉文化的一个儒学圣地。正因为如此,徽州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也是产生“文房四宝”的宝地。  相似文献   

9.
张思家,徽州黟县人,明末中国名剪“张小泉”剪刀的创始人。张思家父子两人,经过数十年艰苦创业和潜心研究,终于创造了驰名中外至今不衰的“张小泉”剪刀。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5,(6):45-46
古徽州书院 譬如南宋时邯守韩补为纪念乡梓先贤朱熹而于淳熙六年(1246年)力主创建歙县紫阳书院最为典型。其二,朱熹归里讲学授徒不仅宣扬了思想主张,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徽州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尚且通过崇奉朱子之学的历代信徒——特别是众多新安理学家们的忠实践行而促成了作为“程朱阙里”的古徽州书院的兴盛。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学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5-45
徽州文学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在实际上却被人们误认,首先是由于徽州文化中其他领域的成就过于突出,客观上遮挡和消减了徽州文学的光芒,也因此转移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其次是与人们没有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徽州文学有关。人们一般只从本土的徽州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来看徽州文学,而没有注意到不在本土而客居他乡的徽州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也属徽州文学。不但如此,  相似文献   

12.
这里是东南的邹鲁,这里是徽商的脉根,这里是古徽州的灵魂,“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皖南歙县那满城的微风遗韵令多少游客感到神奇向往。 歙县历史悠久,早在秦朝就置县设衙,作为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这里山青水秀,文物遍地,古桥、古塔、古牌坊为山乡平添了灵气,古城门、古谯楼、古民居为老城营造了神韵。1986年,歙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旅游业急剧升温,对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丰富名城新的文化内涵,营造新的亮点,拓展新的…  相似文献   

13.
何流 《中国报道》2009,(3):98-99
上世纪80年代,黄梅戏盛极一时。90年代,在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下,黄梅戏等一批传统剧种日渐式微。就在这时,从白墙青瓦的徽州老宅子里,走出了一个蒙着红盖头的“徽州女人”。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名字叫韩再芬。但在《徽州女人》这部戏里,女人无名无姓。今年4月,《徽州女人》将在武汉上演。  相似文献   

14.
简析中医药在美的发展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美国被视为补充及替代医学的一部分。在美国,中医被泛称为“东方医学”(Oriental Medicine)。美国视西医为正规医学,其它不属于西医范畴(包括按摩、针灸、草药、顺势疗法等)概称为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或辅助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中医也被纳入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5.
从军营冲出来的企业家——黄辉。他首推召回制,让业界刮目相看;他勇于创新,力推品牌建设;他心系农民和农村,积极回报社会,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的典范。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确立了“固本培元,创新进取”的发展战略,将公司建设成为产品质量可靠,管理规范、技术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马月 《魅力中国》2011,(1):24-24
皖南黄山脚下以及周围的歙县、休宁、黟县等地,古时为徽州所在地,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徽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各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17.
明清徽州乡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宅地由业户共业,少则二股,多则几十股。宅地细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卖出以应付现金开支,不动产之土地股权可转换为金融货币财产。徽州宅地是稀缺资源,在富商云集的村落,中心位置有每亩价银达四千余两的实例,形成有别于耕地的价格体系。宅地占有关系决定了乡村社会的阶层划分。宅地股份与钱会的货币股份交换机制通畅,各阶层均可参与。徽州宅地主要在乡族之间流转,而经营性“房主”较为少见。徽州宅地股份制是不具备单独占有宅地能力的中下层民众通过细小股份而获得土地财产的存在形式,明清徽州土地市场交易异常活跃的主要原因亦在于此,这反映了民众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经济生活的适应性与创造性。明清法律并无“宅地”概念,“田宅”一体的立法与民生相脱节。  相似文献   

18.
中古时流传一句民谚:“无徽不成镇”。意思就是说,没有徽商,就没有城镇。清朝大盐商程晋芳就是徽州歙县人。  相似文献   

19.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09,(12):76-76
徽州歙县坑口的江氏世家,世代从事茶业,到了江有科这一代,开设的“江洋泰茶号”已在当时业界小有名气。他的茶号是前店后坊,前面销售茶业,后面加工制作。每逢茶业开采季节,傍晚时分,背负口袋,行走山间,走乡串户收购毛茶的茶农,就挤满了“江洋泰茶号”。  相似文献   

20.
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山水画大家,早期是临古学法时期,徽州历史文化和歙县20年的耕读生涯养育黄宾虹画学。中期是行万里路,外师造化的时期。晚年居住在被誉为“东方日内瓦”的杭州。杭州的自然地域文化氛围、基调都深深地渗入他的生命底色。黄宾虹作为中国画近代史的“里程碑”,正是其生命终结前的“衰年变法”而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