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对劳动力价值形成作用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正 《经济学家》2003,23(4):13-18
教育现代化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劳动力价值形成方式;劳动力价值并不完全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受教育者支出的隐含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这就使得商品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化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中“隐含劳动”的支出先期凝结成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这种知识化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当期凝结成商品的价值,这两部分活劳动的支出统一形成商品的全部新价值。商品价值形成的趋势是,商品价值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人力资本的实质就是这种隐含劳动的累积。人力资本增长就是劳动力价值增长。  相似文献   

2.
对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运进 《经济学家》2004,(5):122-123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殖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能够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命的再生产”。应该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至20世纪上半叶,这一理论,是能够用于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的实际情况的。但是,20世纪五、六十代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0年,美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比1955年增加了156%,美国劳动人民持有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市价总值近十万亿…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补偿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消耗掉的体力和脑力,必须得到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补偿,劳动力才能得到维持和再生产。这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状况所需要的食物、衣服、住房及文化娱乐等;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总有一天要丧失劳动能力,这就需要有新的劳动力来接替,因此,在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应该包括劳动者为养育其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三是培养熟练劳动者所支付的教育费用。随着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写道:劳动力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它所必要的物质资料费用决定,它包括:(1)再生产劳动力(体力和脑力之和)使用价值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2)维持劳动者子女正常生活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3)提高劳动能力所必要的培养费用(《马克思全集》第23卷,第193——195页)。笔者认为,上述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构成理论,有两个无法否认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 年来 ,经营者年薪制、期权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商海中经营者的“舵手”作用固然重要 ,但员工的“水手”功能亦不容淡漠。企业收入分配的两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补偿和激励。就员工而言 ,收入既是对其必要劳动的补偿 ,也是以货币形式对其工作努力程度的刺激和鞭策。那么 ,员工的分配所得是否能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 ,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反过来 ,企业的业绩是否对员工收入的高低产生影响 ?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聚焦点。一、员工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关于员工收入分配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为宽泛 ,如双因素理论、X -Y理论、需求理论等 ,我们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 )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是对劳动力价值应有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 :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必需的生活费用 ;劳动者及其家庭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费用 ;适当的休闲与娱乐费用等。依据劳动力价值论 ,员工收入分配中的工资部分是对劳动力维持和再生产的必要补偿。(二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能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同物质资本一样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其形成过程需要教育、培训、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价值不仅包括生活资料价值等部分,还应该包括生活资料等消费过程中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高素质劳动力具有高价值的原因在于大量的这种活劳动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相似文献   

8.
张国声先生的《教育是什么 ?——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 2001年 2期转哈尔滨《教育探索》 2000年第 10期 )一文,“认真反思和剖析我国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从教育感性现实出发”,对教育作出了“教育不是升学,是保护,是奠基;教育不是训练,是生活,是创新;教育不是管束,是唤醒,是发现。”等理性思考,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细读《教育是什么 ?》,认为张国声先生“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尚有“未尽”之处。基于对我…  相似文献   

9.
徐长玉 《经济评论》2007,145(3):16-21
遵循劳动价值论,名誉、道德和心理也是劳动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是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既要具备商品经济的一般条件,又要具备自己的特殊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活资料的价值和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0.
鲁昌 《经济论坛》2004,(13):131-132
养老金是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日后生活的货币额,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根据“劳动报酬观”,养老金与劳动者的工资一样,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形式。所不同的是,养老金是劳动者一生劳动报酬分期支付中的延期支付部分,而工资则是即期支付部分,企业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以其在职时提供的服务为依据的,因此,养老金的根本性质是“递延工资”。  相似文献   

11.
李锋  区浩潆 《经济论坛》1999,(13):30-31
企业家的价值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企业家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力,具有与一般劳动力不同的价值内涵,即能创造出比一般劳动力所能创造的大得多的价值。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这种劳动力商品...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说,根本否认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会妨碍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按劳分配问题;有的同志则明确地说:“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关系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力个人所有权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我认为,把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归之于社会主义下存在劳动力个人(部分个人)所有(或说是原因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变潜在劳动力为现实劳动力、变一般劳动力为专门劳动力、变普通劳动力为高级劳动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在生产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一定的教育资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们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因此,在教育生产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成本核算问题。教育成本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耗费的一定的教育费用。比较科学地,准确地计算教育成本,对于加强教育管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经济、教育界计算教育成本普遍采用的公式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价值实体理论进行了深层探讨。作者认为:(1)传统的价值源泉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表明:传统的价值源泉理论存在缺陷,必须发展完善;(2)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是“自然人”的劳动力,是不科学的;严格或科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只能是“社会人”或“经济人”的劳动力;(3)商品价值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这是变革“劳动力”概念的必然推论;(4)“价值共创理论”的确立必然导致“价值共分理论”,从而为收入分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讨论中,逻辑起点是个争论较多的问题。争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能不能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逻辑起点?一些作者对此持肯定看法。主要理由是:第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上是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着手。”第二,公有制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条  相似文献   

16.
本义整体劳动价值论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劳动价值论”研究采用的是“劳动人力耗费”单要素即含逻辑缺失的“劳动”概念 ,以耗费生活资料价值量 =耗费生活资料量 =劳动人力耗费量 =劳动创造价值量的效用与价值的等量观为逻辑起点进行自相矛盾的理论推演。而社会价值实则由人—物、智—体、供—需、生产—社会的本义全要素社会整体劳动创造的 ,是生产劳动人耗量 <劳动人力创造量 <劳动价值创造量的预期价值生产和需求现实价值认证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需要在生产中被重新创造出来,而不是像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样是投入生产中的旧价值,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我国理论界的一般说法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相矛盾的。在这一问题上,希法亭和罗松等人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文章的结论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资料的价值一样也是通过转移的方式凝结到新产品上的。  相似文献   

18.
从身体的长成及维持、技能的获得及维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征,认为劳动技能是外部条件和内在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分化。劳动技能的高低是确定劳动力价格的主要因素,它是市场竞争做出的必然选择。劳动者享受了超过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劳动力价格的相当部分是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得到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一个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在“经济人假说”和“有限理性”等条件假设下,最终达成纳什均衡.但这并不是最优结果,如何降低寻租费用,走出“囚徒困境”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制度约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此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20.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市“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认识“教育现代化”。在这里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以共商榷。教育现代化概念的建立教育现代化是特指现时代人类社会生活中,在教育问题上具有代表性和共性行为的现状反映。不是就个体、个别学校而言。其特征体现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单位、有一定行业覆盖面为前提条件。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英格尔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