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常状态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潜在增长率。分析潜在增长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叫滤波法,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时期去除。按照这样分的话,中国两位数的增长时期都是过热的。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一个中低增长的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换档期,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7%至8%的增幅才是正常健康的增长,超过两位数就是过热。他并称,与中国国民收入年增10%相比,中国房价3年未动,相当于跌了30%。樊纲说,中国经济增幅超过9%就会形成通货膨胀,超过10%则既会出现通胀又会出现资产泡沫。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至8%的增幅4至5年,随着过剩产业慢慢调整到位,过去积累的问题逐步得到清理,加之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经济又会上一个台阶。“经过2、3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软着陆”,樊纲说:“而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3.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14,(1):7-7
调结构要靠动力机制转换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换挡期,换挡不仅是速度的放缓,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在发生变化。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应来自于提升效率。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增长结束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期,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全年来看,制造业PMI平均水平50.7%,与前两年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并未出现大幅下降,显示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增速处在适度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就业形势良好,节能减  相似文献   

5.
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每年的GDP增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然而,民众的薪酬增幅却远远没有达到10%。  相似文献   

7.
经济渐暖     
如人所愿,中国经济企稳后开始逐步回暖。供给层面,工业增加值在11月攀升至10.1%,4月以来首次回归两位数增长,轻工业和重工业均呈持续回升。需求层面,投资、消费稳中有升,出口出现月度波动,但一般趋势未变。外需较弱却仍旧稳定。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  相似文献   

8.
投资过热的性质、形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过热和投资过度并非两语同义,投资过度是一个总量概念,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总体特征;投资过热是一个结构概念和度的概念,是特定时期的特征。当期中国正处于一个长达十多年的投资过热之中。投资过热是市场体制、发展方式等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投资相对过度和投资结构失衡的显性化表现,基于减少过多总量投资的调控措施是无效的。针对中国持续的投资过热,治理对策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致力于扩大内需,从制度上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了超乎寻常的高速度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经济过热现象。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以及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性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趋近平稳。中国经济软着陆已逐步完成。"今年二三季度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四季度的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并不是好事。他说,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应该是在7%至9%,高于9%会出现通胀甚至经济过热,低于7%则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家樊纲日前表示,今年我国8%增长目标能够实现。首先,中国过去没有形成大的泡沫,所以不存在大的危机和“硬着陆”的需要。其次,由于中国过去的政策都比较谨慎,采取了抑制过热的经济政策,各方面的平衡关系目前看还是比较好的。中国财政这些年实际是有盈余的;国债和GDP的比例关系只有22%;中国的金融、银行体系经过改革,目前处在比较好的状态,坏账率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11.
物流装备业进入“非常态” 自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潜在运行能力开始下降,经济增长开始进入换挡期,进入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为7.7%左右,预计2014年将继续下降为7.4%左右.根据《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观察,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为7%~7.5%.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潜在运行能力下降,经济增长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由常态的高速增长下降为中速增长,工业制造业和物流业也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很多工业品生产能力过剩,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日前表示,中国经济今年才将迎来真正的触底反弹。如果今年能实现平稳增长,而不是过热,那么中国经济明年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贺强表示,多个短期经济指标的反弹,不等于整体经济的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13.
我的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所面临的问题很感兴趣。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威胁,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高增长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要大力推行宏观调控?从西方的经济学观点看,控制经济过热,是因为过热的经济会造成劳动力紧张,从而导致工资上涨而带动通货膨胀。但是在中国,失业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中国现有的城镇失业人口,加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高达2亿多人口。在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即使每年增长10%,还需要20年才能消化掉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显然,单纯地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无法解释中国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过热与调控,不必担心 我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快速指的是GDP在10%左右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这是健康的速度。现在说经济过热还为时尚早,只能说有过热的苗头,因为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出现。比如CPI涨了6%,但这也有合理的成分,比如石油等稀缺性原料上涨,这是没法阻止的,因为全球和平发展,各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增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中国经济“过热论”再度兴起,海内外不少学者以及包括瑞银在内的海外著名投资机构都认定,中国经济已经过热。 “过热派”举出的最新证据是,中国目前的实际投资增长速度高达30%以上,已大大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过热的93、94年时期,当时的实际投资增长大约才15%。其政策含意义亦非常明显,中国经济眼下的情况明摆着需要政府调控,尤其是着力控制投资最热的房地产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出台,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日益担忧。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速下滑会引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还有专家认为,政府采取严厉紧缩政策让通货膨胀回归到正常水平后会出现大规模通货紧缩,使中国经济出现由过热到过冷的急转。  相似文献   

17.
侯青 《价值工程》2010,29(1):40-42
利用门限回归模型(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单一形态,而是具有非线性特征。中国经济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1.4%~5.1%,而当通货膨胀高于5.1%或低于1.4%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栗战书 《活力》2007,(7):4-4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6%,是1992年实行生产总值季度核算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实现了首季开门红。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0%,连续八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利税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5.4%,连续四年同期保持20%以上的增幅;  相似文献   

1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表示,既要通过采取措施,促进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逐步提高:又要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调控。事实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得益于平均工资收入的提高。建立一个高工资支付的经济,而不是一个工资节省的经济,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社科院2008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6年仅为40.6%。  相似文献   

20.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字看,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9%以上已经没有问题,在粮食丰产和大量进口的背景下,消费物价指数也将开始回落,全年应在4.5%左右。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成功地控制了经济“过热”势头,物价平稳,而且实现了高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