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方忠 《投资北京》2014,(11):58-60
在北京对各区县的功能定位中,恐怕没有哪个区县能够和通州相提并论,从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新城,到聚焦通州,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再到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功能完备的首都城市副中心,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之下,又被赋予推动京津冀发展的桥头堡地位。但一路飚升的城市功能定位,带给通州的变化,除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完善之外,似乎只是名气和不断疯涨的房价。  相似文献   

2.
加快通州副中心建设,也是解决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带来的各种"大城市病",探索一条解决北京城市发展矛盾,推动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日前结束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通州"被党代会报告两次"点名"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建设,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对通州的一次全新定位,表明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道路上,北京破解"大城市病"等城市发展矛盾的决心与信心同时也将通州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要求通州相比其它新城要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由此通州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财政志     
《新理财》2024,(4):12-13
<正>北京着力激发城市副中心财政文化活力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市财政系统相关单位与城市副中心文化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使财政精神价值与财政保障能力成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双轮驱动”。一是深入了解和体会北京城市副中心注重“让历史活起来”的文化建设实践,着力研探如何以“最优财政解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深入了解和体会北京城市副中心注重“让书香浓起来”的文化建设实践,着力研探如何以“最强财政大脑”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是深入了解和体会北京城市副中心注重“让舞台火起来”的文化建设实践,着力研探如何以“最美财政故事”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生动形象地比喻京津冀协同发展. 8年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8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持续加强与天津、河北两省市的协同联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5.
牛增辉 《时代金融》2015,(3):212-213
本文以通州河文化为基础,针对通州新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河文化在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声音     
《投资北京》2013,(7):53
通州区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近日,通州区区长岳鹏表示,当前通州区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建设首都城市副中心,围绕着首都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通州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首都经济界.北京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 前不久.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统计局共同举办“2008北京经济形势分析会”.赵弘提出,北京应及时启动建设三个“城市副中心”:京西副中心,位于“石景山-门城-丰台”区域.带动西南地区发展:通州-亦庄副中心,设在通州.  相似文献   

8.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同时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几年来的加速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重大工程规模推进,发展资源加速聚集,逐步积蓄了强大动力,承载力和吸引力显著...  相似文献   

9.
历经七年奋进路,而今又踏新征程.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已进入第八个年头.近日,北京市发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清晰列出了今年要干的重要事项.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00余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980余个;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医院;城市副中心剧...  相似文献   

10.
习总书记2014年2月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为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特别是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经济强县(市)迁安市现有经济结构的利弊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尽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抓住这个重大国家战略的实质,了解实施这个战略的背景,廓清京津冀各自的定位。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冷静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还面临哪些挑战等,需要各界认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滢 《投资与合作》2014,(4):390-391
河南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封向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的目标,这对开封的发展来说是又一个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定位开封的副中心城市成为开封市向副中心城市迈进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黄石市又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在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副中心黄石市为视角,通过对黄石市科技金融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城市圈基层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促进黄石市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对圈内城市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首都圈历经五次基本规划,完成了由圈层结构向网络结构的不断演变,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合作处于起步阶段,推动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日本首都圈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以形成京津冀高效的协作分工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谋划和推动首都工作,并确定2010年加快重点新城建设,特别是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之时,意味着2010年甚至接下来的数年,各种要素资源将向通州汇集,这里极有可能成为北京布局未来世界城市的关键节点,通州也因此得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飞跃良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资》2010,(17):54-54
“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于8月1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论坛以“新使命新定位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专家围绕“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新城使命”、“通州新城建设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通州新城品牌战略”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引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为此,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立足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本文尝试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如何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借助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现象;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相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相邻与否作用效果异质性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研究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有俊 《证券导刊》2014,(18):28-35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建设将成为短期稳增长,长期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短期不采取强刺激政策、向改革要动力为目的的长期经济政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区域中心城市出现的大城市病问题,将部分非核心功能适当往外围疏解,建立卫星城市,并将辐射到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大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先行化解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包含多个城市,对各城市间金融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不同时点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资源联系程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和结构,考察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漪 《投资北京》2014,(7):46-48
作为今年以来持续热门的话题,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逐渐深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联合多地共同治理迫在眉睫的大气污染问题,跨区域建设生态城市,这为区域内的环保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