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见王志东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4):56-57
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撰写这篇文章呢?当《中关村》2003年8月号的封面文章《点击王志东》所阐明的观点在2004年2月18日得到证实,我们的心情一如王志东的心情。在《点击王志东》里,我们期待并且预言天分极高的王志东会再度崛起;我们认为王志东所经历的困难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一种逻辑前提;我们还认为,王志东的坚忍与温情会还给他再一个春天。而2004年2月18日,这个春天的日子里,点击科技与富达国际合作,融资1300万美元,打破中国软件企业融资的记录。与此同时,王志东也部署好他的团队,点击科技“方阵”会再一次掀起IT界的风云?结果与过程都值得关注。但我们感到惊讶的是王志东的大气与从容,他自如地驾驭着会场的气氛,而这自如恰恰会“制造”软件业的“紧张”。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篇回访的文章呢?是陈述,还是夹叙夹议?我们不知道,也毋须知道,当情感之波“冲刷”理性的堤岸时,我们便会得到河流的感觉与视觉。现在,我们不妨再次走近王志东,去感受他放松而从容的笑声——既有大笑,也有微笑,但绝对没有冷笑。  相似文献   

2.
吉贝克不是香格里拉,刘世平知道,大家都知道。谁也不会将吉贝克诠释为“世外桃源”,但刘世平除外。在刘的词典里,吉贝克就是意志与毅力,在意志与毅力带来机会与机缘等运气因素的地方,刘会与成功跳一曲狐步。刘是陕西人,但看上去刘更像一个贾平凹式的北方文人(事实上刘写过诗),而不像一个国际顶尖级商业智能专家。从整体形象上,我们可以强烈感觉到刘世平有一股雄浑和敦实的力量。看上去,他更像一个活跃在阳光下满脸灿烂的网球底线型大力“杀手”,没有人会怀疑他正手炮弹式的力量和用尺子测量出来的精准落点。当他坐在我们的对面,这种力量在他的那些“逍遥派”的举止、动作、言谈中被弥散和不断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吴敬连 《中关村》2004,(12):20-22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一篇文章里面写道,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投资占GDP10%-20%,中国为40-45%。中国增长是很多,但是要大量地将增长部分拿进来投进去,不然支撑不了下一步的增长,所以增长很快,实惠不多。美国、德国、法国、印度这些国家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1-2亿元,我国最近3年约为5亿元。所以中国一提高速度,马上就发生资源的紧缺,资源支撑不了这样的发展速度。根据外国的统计数据,我们最近这些年增长1块钱的GDP,需要投入的最低是4块钱,最多的要投入8块钱。我们怎么办呢?我们不能不发展?我们不能不增长?而且我们增长慢了还不行,还得快。那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盛典交通——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与调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夏天,我们心跳加速,倒计时仍在进行,只是之前论“天”,现在开始论“秒”……在即将到来的八月,除了建军80周年的喜度,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整年。中国人不会忘记2001年7月13日晚从萨马兰奇口中听到并不清晰的“北京!”的那一刻,申奥成功使神州大地刹那间陷入欢腾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大会已经近在眼前。曾经感慨,为了一个和中国人没什么直接关系的世界杯,多少职业非球迷陷入了癫狂,无论是否分得清谁是谁,知道不知道几个人在场上,就是跟风,就是觉得自己要跟国际接轨,这是部分能力过盛的人对消费刺激的寻求,是某些具有强势资源的暴利媒体的引导,是一些人只看到国外的表象而不了解内涵和渊源的盲目心理的误读。当脑力劳动随着历史进程替代体力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当人们开始花钱买锻炼的时候,体育运动有了较之以往更加浓厚的魅力,肌肉和汗水成了美丽的代言。当信息膨胀作为时代的注解,当沟通成为都市人内心的强烈渴望,做一个知道分子渐渐成为时尚,比比皆是越来越严重的炒做与从众现象。当“经济一体化”频频见诸报端,当“全球同步发行”成为销售噱头,谁都想把“世界”销售给中国,那么难道我们就不想把中国“销售”给世界吗?奥运、世博、亚运这一系列集中了体育、经济等当今最具看点的国际性大型活动,在中闾发展史上最为精彩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一起来了,时尚元素、潮流经济、民族自豪感、世界人民大团结、肤色、语言、笑脸、梦想,一股脑来到我们身边,这才是谈忘我的时刻,这才是有理由的追捧,是所有中国人一次难忘的饕餮盛宴,一场本该的盛典狂欢。“十一五”期间,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将逐一落脚北京、上海、广州,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亦是全球人的聚焦,在距第一个大会还有一年之际,让我们立足行业,共赏魅力城市,预览盛典交通……  相似文献   

5.
长征胜利几十年后,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这三个字。大家别小看这三个字,因为第一个它解决了跟谁走的问题;第二个解决了为什么大家都能跟着走的问题;第三个则是清楚的表达了跟着走有什么成果和意义。当前我们中国的科技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技术的掌握和产业化方面,我们还是相对落后,因此长征精神对闪联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7,(2):12-13
众望所归:盼世界平民的福星袁隆平获“诺奖”“民以食为天”。和谐世界离不开粮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和世界的粮仓奉献出一把“金钥匙”。他研究的成果,在前两期计划中已经实现了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目标,日前,袁隆平兴奋地告诉我们:“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将达到亩产900公斤,这是我立下的军令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辛勤耕耘者。当他誉满天下的时候,不忘初衷,依然心在田头。播种智慧,收获喜悦,毕生的梦想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用他的科研成果回答了全世界,“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艰苦奋斗,不仅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60多亿亩,增长稻谷6,000多亿公斤。20多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7.
刘山頁 《中关村》2006,(11):56-59
如果有谁以为牛根生能成为世界级企业家,那他可能会失望;如果有谁还在那里说蒙牛将冲击500强并成为中国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代表,那可能是一个奢望。从一片片赞扬声中冷静下来,从来都清醒的牛根生,也许从来就没有要做500强的打算;从2005年做到100多亿开始,蒙牛也将遭遇增长的极限。要打破这个极限的关键,不光是蒙牛和牛根生愿不愿,而是他们想不想——快速发展的蒙牛与牛气冲天的牛根生,其实走的却是一条“中和”的路。一方面,中国要走向世界,要求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也要走向世界,这一点勿庸置疑;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怎样和靠什么走出去?走向世界的哪里?能否成功地回来?也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由此引发的问题,因而显得更加有趣——以蒙牛为例,它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将面临下面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世界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在声势浩大的开幕式上,只见两个大学生肩抗一枝巨大的毛笔从看台上走进了运动场。正在人们感到不解时,一个人接过了这枝80多斤重的毛笔,饱蘸浓墨,在八名武警战士扯住的20多米长的巨幅绸布上,写出了“龙腾”两个字。短暂沉寂后的运动场,沸腾了!守在电视机前的全世界人也同样被深深震撼了!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从这里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那个写字的人是谁?那位用如椽巨笔搭起文化交流彩桥的人是谁?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张书范先生。张书范先生是当代著名…  相似文献   

9.
卫汉青 《中关村》2005,(7):11-11
短短七、八年时间,《财富》论坛三次会晤中国,从一个角度佐证了所有“地球人”都看好中国的发展,乐见夺标热门的冲刺表演。难得中国能有整整25年“风调雨顺”的健康生长!但是,我们就能满足现状吗?不,不能。25年算什么?250年前,当西方列强铆足劲儿实行工业革命,一大批科技、人文  相似文献   

10.
e化的时机     
Internet 越来越普及,无论大人小孩,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知道有个东西叫 Internet。精明的 IT 商人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所以它们利用各种媒体对企业进行立体式的狂轰乱炸,“e 化”这个神秘的字眼一次次在媒体上露面。这时我们想问:企业 e 化了就一定生存吗?e 化是不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1.
董新廷 《中关村》2004,(4):37-43
北京奥运,离我们很近。今年的雅典奥运结束后,北京奥运将正式展开宣传。这座内涵丰富的古老都市将在国际舞台上推出自己。然而,北京奥运却又离我们很远。关于奥运的讨论,经过了一波又一波,大部分却仍然停留在意义的讨论上。到目前为止,谁能对2008年的这次“世界人的节日”作一番具体的描述?在经历了申奥成功的兴奋之后,到底有多少人在做具体的下一步工作?我们有没有全面而具体的奥运规划?有智者忧虑,我们是不是又要做一次醒得早、起得晚的憾事?人人都知道,奥运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那么,北京正在把握机会,还是失去机会?2004年3月9日,由《中关村》杂志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了一次题为“奥运经济与文化产业”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带着很深的问题意识各抒己见,对北京奥运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一次反思。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12.
俞敏洪 《中关村》2012,(1):101-101
理想是应该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我们都知道孩子应该怎样发展最好,但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恰恰是相反的,理想和现实不能融为一体。比如说我们谁都知道教育不是分数,但在现实中,从国家的体制到教育系统的目标,分数就是一切,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成为了一种“人格分离症”,我们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说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梅萌  张勇 《中关村》2005,(7):69-70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生产加工制造能力,中国这么多的开发区,产值加起来占中国GDP的10%,但是就是缺乏核心技术。那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的作用就是创造核心技术。中国到了2003年人均GDP刚过了1000美元。但是应该说企业要想做R&D,企业要想做研发,这个企业一定要有核心技术,一定要有附加值,一定要有含金量,否则想切也切不出来。那么人均GDP1000就是做服装和鞋帽。人均GDP3000是做PC和家电。人均GDP到了5000就是做软件。人均GDP到了8000才是做精神上的东西。所以现在有些事企业做不起来,而大学正是在产业链当中弥补这一块的。…  相似文献   

14.
9月14日上午10点,在海淀体院西路甲2号,记者见到了有“中关村创始人”之称的纪世瀛。等他的时候,记者看到院子里有一块3米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由严济慈题写的“科技之光”的碑文,虽然只有800余字,可一段中关村传奇般的创业史却是清晰可见。作为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的院长,纪先生是直接从教室出来见我的;知道他一个小时后还要回教室,我们的访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中关村》: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村长”,也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创始人,您喜欢哪一个称呼?纪世瀛:都不准确。我最喜欢的是“中关村第一村民”这个称呼。为什么?因为村长是要下台的,而我这个村民,只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8,(11):12-12
“苦海学涯十八载,换得一头白”。在校读书参加过36个开学典礼,全然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日前,听了俞敏洪先生在北大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产生强烈的震撼!俞先生对莘莘学子们坦诚直白的“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出做人的道理——理想照亮前程,良心规范行动。俞敏洪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鼓舞他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进取。高考两次“名落孙山”不气馁,“事不过三”,终于在第三年考取了北大。俞敏洪当年在毕业典礼上有一段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诸多媒体对抗击非典“地毯式轰炸”的报道中,韩德民竟然“漏网”,我感到不可思议。公众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见过梁万年,电视上打出字幕介绍其身份是“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其实他在 SARS 到来之前,“一天行政领导都没当过”。这两位教授都是临危受命成为北京战场万军之中的“首领”。可是直到 SARS 走了,公众对他们仍知之甚微,为什么呢?先说韩德民,SARS 到来之前,他是北京同仁医院院长。4月22日下午3点,他被通知去北京市委大楼,隐约感觉有什么事要他承担,但是,当两位市委常委向他传达一项任命,他仍然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6,(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世纪20年代,福特T型车为美国装上了轮子,连美国政治家都选择了“让家家有一辆汽车”的竞选口号。去年在中国,500多万辆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年将超过600万辆。然而繁荣背后却是原创汽车的缺失,我们缺少技术?缺少资金?没有人才?都不是。原因在哪儿?是心理上不愿,不舍……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批汽车企业逆流而上,成为发展中国自主车型的弄潮儿。2006年年初,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4,(3):24-24
“没关系,有我呐!”谭左亭腰杆挺得笔直,充满信心,“如果他们偿还不了(贷款),我来替他们还。”对面坐着的银行方面代表,似乎还在犹豫。案头摆放着的,是一家创业公司申请贷款的材料。材料写得很完整、漂亮,但是谁都知道,这有相当一部分还仅仅是纸上谈兵,这家初创企业的发展和信誉度的高低,只有通过未来的检验才知道。  相似文献   

19.
马文良 《中关村》2006,(9):22-31
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中国经过了28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自主创新呢?我们出口的1400亿信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不到4%、利润不到3%,国际上都是几十的利润,在这个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最有价值的不再是厂房、设备、流水线,而是知识产权,谁有知识产权谁就控制了制高点。知识产权专利是可以卖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全靠买知识产权来发展的。这28年来我们走了一条大…  相似文献   

20.
谁是傲寒一枝梅,笑写春色为中华?新年伊始,诌出这两句似诗非诗的句子,心里却轻松不起来。作为一个以“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为宗旨的媒体,年尾岁头理应盘点一番。过去的一年里,谁是行业的龙头?谁领中国的风骚?谁是破冰的英雄?谁开创新的先河?需要激励,需要评点。这是本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