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村级不良债务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负债有着且截然不同的性质。它主要是由于村内公共管理和农村公共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而形成,可它既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又不能像企业经营一样在经营周转中收回。它的形成主要与村民委员会职能错位,管理体制及村民委员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化解控制新增村级不良债务需要通过全方位的依法综合治理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王秋生 《广东经济》2004,(11):46-47
当前,农村村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集体经济空虚,包袱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和基层政权巩固的严重问题。化解和防控其不良债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要坚持多法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可采取如下措施及对策,供借鉴参考。一、减员化债法口即严格控制村组干部职数, 精减超编人员,清退临聘人员和各类勤务人员等,尽力压缩人头费用支出,从源头上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清欠消债法。组织精干专班,采取宣传、教育、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农户历年欠交集体应收款进行靖收,减少债务净额。在清欠过程中,要区别情况,分类对待。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要积极清收;对一次性还款有困难的农户,可制订还款计划, 分期分批偿还;对有能力还款拒不偿还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诉讼程序,依法清收;对确属生产、生活困难的特困户,无法还款的,应交群众讨论,按照规定实行减免缓。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当前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村级债务规模急剧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庞大的村级债务已严重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转,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其形成原因复杂,债权主体不一,数额不均匀。只有客观地评估村级债务对地方财政运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才能促进地方财政科学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逐步化解村级债务,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及时掌握村级债务增减变化情况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村级债务化解具体措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唐山市丰南区15个乡镇497个村的债权债务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努力寻求探索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普遍存在着村级债务的问题,并且许多村级债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村级债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农村稳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深入的分析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化解措施,有效缓解村级债务,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积累而未妥善解决的村级债务问题便集中凸现出来,它不仅困扰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通过对湖南省中西部地区某镇村级债务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公益性事业投资欠债;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少,偿债能力差;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是当地村级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村级债务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有效化解村级债务提供参考及研究如何化解村级债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村级债务面广、额度大,呆账、死账多,债务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个人抬款,从超前发展村各项公益事业、债务利息成为新增债务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原因,制定核销村集体欠银行贷款本息政策、推广化解村级公益性债务奖励政策等六个方面探索了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农村村级债务的调查、分析,探讨了集中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并针对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森林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并从国有林经营管理体制出发,深入分析目前森林资源现有管理模式面对的公共治理困境:集体行动的失范、共识和合作的困窘、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克服、官僚化与浪费的消极抑制等风险。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冷  余际从 《经济问题》2007,339(11):81-82
乡土人才的开发问题是人事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人事行政的相关理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创业环境欠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从强化宣传、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就业战略选择与公共管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部门肩负着构建毕业生社会保障与援助机制、开辟毕业生就业空间与就业机会传导机制、强化就业评价与督导机制方面的公共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4.
康之国 《经济经纬》2008,1(1):132-134
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但当前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增长过快的现实,使行政成本控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就是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以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转制社区治安管理困境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转制社区的治安管理困境长期困绕着市政府、市民及外来人口。该困境形成的社会根源包括历史上城乡二元体制的盛行、当今半熟人社会的形成、游民精神的释放以及社区自治的异化;经济根源在于转制社区对地下经济的依赖,导致其对治安问题的放纵与庇护;政治根源上则由于不同层级政府间利益的差异,以及转制社区治安管理进入的物理上、技术上、政治上的门槛难题。  相似文献   

16.
朱彤 《技术经济》2023,42(2):1-10
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暴涨是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新特点。能源危机这一新特点隐含着能源安全风险来源的变化: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取代地缘政治成为影响能源安全更重要和更持久因素,尽管后者仍是影响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适应能源安全风险新变化的能源安全的理论“逻辑”转变,即从能源供应安全向能源系统韧性的转变,并基于能源系统韧性的逻辑分析了我国能源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新逻辑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毛志忠 《经济问题》2007,332(4):87-89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中的人是什么”是自公共行政创立以来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事实层面,行政人员有着个人的利益诉求,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公共行政组织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价值取向,这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欲使行政人员成为真正的“公共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很重要,只有双管齐下,行政人员才有可能自觉接受公共精神准则的制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复杂网络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为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传播过程中,采用切断超级传播者、隔离、免疫、信息公开与反馈等措施可以收到不同程度的危机预防和控制效果。本文结合传统的预防-处理-善后三阶段危机管理体系,提出了复杂网络视角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come-contingent loans (ICLs) are becoming widely adopted across higher education sectors internationally, and increasingly proposed for other policy domains.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this policy form has gained such wide popularity in the context of fiscal austerity and greater financialisation of social policy. It argues ICLs act as a policy hybrid, combining elements of a tax and a loan. The article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ICLs in their original and most developed context, Australia’s university sector. We connect the development of ICLs to changes in modes of state accoun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rivate sector accounting techniques. These changes reflect financialisation inside the state, producing contradictory political dynamics. Drawing on Streeck’s conception of a shift from the ‘tax state’ to the ‘debt state’, we argue the hybrid construction of ICLs creates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both directions, facilitating greater state discretion while also implementing market discipline. Alongside these contradictory state imperatives we highlight continued partisanship, pointing to new and ongoing forms of distributive politics. To the extent that accounting technologies allow the state to act as a special kind of creditor, we ask whether financialisation may also involve the emergence of an ‘asset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