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从SWIFT系统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实现逻辑出发,阐述了现有跨境支付渠道及其特点,介绍了mBridge的技术特点、内部构造和跨境支付流程,对比分析了mBridge与SWIFT在设计架构、技术特点、跨境支付流程、运行机制、处理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指出mBridge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发现mBridge具有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保障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重大改变,建议从加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推进mBridge顶层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体系、加强新兴技术和理论模型的学习等方面促进mBridge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青  钱昕舟 《新金融》2023,(3):35-42
针对传统跨境支付在费用、时效、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实现能级跃升。基于对现行试验项目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构建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需重点把握底层技术、交互模式、风险管理这三大要素。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一些痛点,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其重构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包括SWIFT或将被取代、代理行角色将发生转变、传统支付清算系统或成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支柱之一。为促进新型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能级提升,本文提出具备条件的区域应率先开展试点、新型与传统体系应加强互联互通、代理行应加快角色转换、跨境支付规则需进一步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已成为国际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美国凭借在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中的全球金融霸权地位,伺机对非同盟国实施金融制裁,传统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受到质疑,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研发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跨境支付清算新方案。随着金融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公众对跨境支付服务需求提升,以存款货币为基础的传统支付清算模式的不足凸显,如结算效率低、时效性差、费用高等。同时,近些年美国依靠在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HIPS)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管理的跨境通信系统中的全球金融霸权地位,伺机对非同盟国进行金融制裁,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现有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担忧,各国开始探索寻找新的跨境支付清算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无锚定私人数字货币到数字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职能逐渐完善,而天秤币从重视"币"到重视"网"的发展更令人意识到分布式支付网络可能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货币为载体的分布式支付网络具有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力,在经济效率和市场结构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的出现还为打破个别国家对全球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带来契机,从而有可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因此,中国未来应积极推动基于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稳定币共同构建跨境支付网络。  相似文献   

5.
钟红  于梦扬 《新金融》2023,(10):44-50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需求场景日趋丰富,这对跨境支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CBDC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使得支付系统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在全球支付体系中,CBDC跨境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从而规避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此外,CBDC跨境支付改变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当前,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着力研发跨境CBDC支付体系,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应当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金融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关键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探讨了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强调了构建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介绍了金融制裁、支付信息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讨论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分析了基于金融稳定的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探索方案,包括构建金融信息传输和清算平台以及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并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作为国际贸易的支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国际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受SWIFT系统制约影响,存在着支付效率低、支付成本高、网络安全性差、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我国正在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尽管其主要定位是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但在跨境支付清算领域,央行数字货币为国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数字货币视角出发,采用跨境人民币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指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法定数字货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机制做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通过网络外部效应和币值稳定效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2)基于人民币职能检验结果发现,法定数字货币的网络外部效应对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直接投资职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储备职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敏感性不强,只有投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和我国实际,得出绿色金融与石油结算是数字货币下人民币国际化的两条具体实施路径的结论。进一步提出构造以法定数字货币为基础的新型宏观政策体系、建设和完善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支付结算体系、运用数字货币先发优势促进制度和产品及交易方式创新、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绿色金融和石油结算等人民币国际化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本祥 《新金融》2023,(10):58-63
中国央行数字人民币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在跨境支付清算上的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跨境支付清算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主要存在清算效率低、清算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正好补齐当前短板,能显著提高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破除西方国家在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上的霸权,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基于此,本文提出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人民币支付报文标准改造,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打造一个公平、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央行率先发行数字货币,对中国乃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度已位于世界前列,现阶段正处于其实现跨境支付的关键节点。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可以降低社会流通成本、维护国际金融运行秩序和提高国际间经济交易效率,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是顺应全球化时代趋势的重要实践,更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本文将简要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背景及其不同跨境支付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支付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21年7月9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向G20递交了联合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ZW(1〗〖HT6SS〗报告的英文题目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Report to the G20。〖HT〗〖ZW)〗。报告调查并评估了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的制度设计和试点情况,包括三种实现跨境支付系统之间的兼容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宏观金融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提出未来工作思路和展望,对各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冲 《青海金融》2020,(7):61-63
近年来,随着数字货币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支付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已相继开展数字货币应用和实践研究。与传统货币相比,数字货币依托于分布式支付体系进行支付结算,通过算法来模拟货币发行,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服务水平提升。数字货币也具有不适应大规模支付、金融监管难度较大、货币价值波动较大等劣势。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监管体系、丰富应用场景等措施,推动数字货币在支付体系中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货币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DCEP)在数据资产交易领域的应用和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工程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特性、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角色和潜力。重点关注数字人民币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应用模式、效率和相关风险,并提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研究发现,数字人民币显著提升了数据资产交易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增强了安全性和透明度。然而,数字人民币在此领域也面临市场、操作和信用等多种风险。为此,本文从技术创新、法规制定、市场监管、风险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缪洋  刘莎莎 《新金融》2023,(7):41-45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简述了国内外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背景和现状,回顾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进程,介绍数字人民币法定法偿、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体系、松耦合、离线支付、可溯源、可控匿名、支付即结算、智能合约、母子钱包等功能特点,逐一分析政府端(G端)、企业端(B端)、消费端(C端)、同业端(F端)不同应用场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创新推广,指出现行框架下数字人民币在使用习惯、运营动力、数字鸿沟、跨境支付等方面遇到的难点,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本文认为,数字人民币运用其技术先进性,不仅能完善现有支付结算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安全、普惠、便捷、包容的金融场景服务,而且能提供更为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对商业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央行数字货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支付手段,有效推动了国内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税收监管的生态创新。本文从第三方支付与数字货币比较视角进行分析,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在交易资金安全、数据信息保护、税源监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深入剖析第三方支付造成的税收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税收治理难题,分析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解决数字经济税收监管方面的优势,并从加强税收信息共享、遏制税收流失、强化金融和税收协同共治等方面,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助力解决数字经济税收治理难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旭  张彦泽 《征信》2023,(12):60-7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未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构建数字人民币体系在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提升货币监管效能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中,还存在“双离线”支付短板与信息安全漏洞、相关法律规范的不明确与空白、“双层运营”结构的利益冲突和国际货币交易环境存在风险的现实问题。因此,应从打破技术瓶颈构建安全普惠的数字货币体系、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监管框架建设、实现“双层运营”结构的互利共赢、引领国际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使数字人民币体系成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钟红  杨欣雨 《新金融》2022,(9):38-44
近年来,跨境金融服务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快速增长的跨境金融数据成为了重要的市场资源。虽然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推动金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带来安全隐患,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跨境金融数据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权衡,存在着不同的监管模式。本文通过梳理中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基础和监管政策,着重就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金融数据安全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进一步做好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心弘  裴平 《新金融》2020,(4):25-3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探讨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其主要结论是:支付体系是包含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支付系统、支付组织和支付机制等在内的、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中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有机整体。近几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支付风险主要来自支付系统、市场结构、资金存管、跨境支付这四个方面,其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发展监管科技以增强监管有效性、注重支付微观审慎监管和支付宏观审慎监管相协调、完善支付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