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2011-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不同融资渠道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债权融资在整体上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分地区看,其在东部地区发挥了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起到抑制作用;②从整体及中西部地区看,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且抑制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③对股市板块进行细分后,整体上股权融资中只有创业板股权融资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板和中小板的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特质、机理、异质性、滞后性与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中国内地25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各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逐渐减弱的滞后性;(2)从时间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差异性,伴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和环境规制力度加大,以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盛行,近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日渐减弱;(3)从地区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扩大全球价值链溢出效应、缩小不同地区间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厘清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绩效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NCSE—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全国和三大地区城镇化、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而东部地区协同效应大于独立效应,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何影响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理论问题.本文使用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信贷风险,致使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对于东部地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从最优研发结构视角实证检验基础研究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优基础研究占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为促进技术创新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不同,东部地区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高于中西部地区;任何偏离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实际基础研究占比都会拖累技术创新。东部地区实际基础研究占比低于其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幅度大,因此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损失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与技术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越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削弱作用要分别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3)在验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即存在单一门槛(1.5094)。低于门槛值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存在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迟滞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在成本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下,产生了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需要。但这种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未明显出现,主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的需要,而这种替代性受技术创新环境和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东部和中部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测度技术创新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具有迟滞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7-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企业规模低于门槛值时,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并不显著;当跨越门槛值后,均可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并且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增强;以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显著,而中西部效果不显著;达到门槛值后,促进效果均显著,但东部地区促进程度稍有减弱;企业规模会间接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200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命令-控制型规制和市场激励型规制分别纳入中国FDI流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中,探讨了东中西部地区两种环境规制门槛的时序变化情况,实证分析了FDI流入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故应着力发挥东部地区先发优势的带头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命令-控制型规制双重门槛,并分别存在市场激励型规制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双重门槛,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规制工具门槛特征,有效发挥环境规制驱动绿色创新的关键作用;各地区研发人员投入、自主研发创新和政府调控能力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政府应鼓励创新人才引进,加大研发人员及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地区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通过区分一般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两个指标,研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两者关系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口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同时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在不同区域层面,一般人口集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正U型”关系,且对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但在中部地区,两者关系并未呈现“U型”关系,而是呈持续负向影响。此外,相比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对创新产出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产业类别、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同区域下政府补助的异质性效果。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激励作用,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对智能制造四大行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其中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助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东部地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协同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结论对政府制定智能制造业补助政策、完善创新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与市场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索金融支持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使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发展要求相适应,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面临融资成本高、金融可得性低的双重约束,中关村、湖南两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表明,破除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融资约束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在科技创新活跃和金融服务相对完善地区,应搭建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科技创新潜力大但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应加强“银-政”合作,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服务机构及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融资行为,技术创新和融资行为的变化均能导致技术创新融资效果的变化。基于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征对融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评价。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内容、特点对企业融资偏好、方式选择和策略具有不同影响。针对国内外研究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影响收敛的显著性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多样性融资对创新企业极为重要,但该领域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融资渠道多元和融资结构多样两方面构建企业融资分散指标,实证检验融资多样性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渠道越多、融资结构越分散,企业的技术创新性越强,且在替换变量和控制模型内生性之后,结果仍具较好解释力,说明融资多样性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考察相关机理发现,融资多样性对高融资约束、强创新程度企业的创新影响更明显,证实融资多样性对创新企业存在缓解融资约束和平滑融资周期的作用机制;最后,针对创新企业类型发现,融资分散促进创新在内部融资主导型企业中更突出,支持了企业融资次序假说;就所有制而言发现,民企因其融资结构单一而制约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