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法》出台对社会保险缴费产生的外生变化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险法》出台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10.60%。《社会保险法》出台带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融资约束增加是其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强、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较弱、享受政府补贴水平较低的公司,《社会保险法》出台导致公司减少商业信用供给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法》出台对社会保险缴费产生的外生变化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险法》出台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10.60%。《社会保险法》出台带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融资约束增加是其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强、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较弱、享受政府补贴水平较低的公司,《社会保险法》出台导致公司减少商业信用供给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陈胜蓝  刘晓玲 《金融研究》2018,455(5):172-190
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本文使用2003–2015年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减少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经营不确定性是这一影响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信任水平、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和公司市场地位可以有效缓解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而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还会导致公司缩短商业信用的供给期限。本文研究结果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条件下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微观经济实体的财务决策。  相似文献   

4.
郭照蕊  黄俊 《金融研究》2021,493(7):190-206
以往文献大多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对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其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考察了高铁开通改变地理距离的时空约束后如何影响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开通高铁后,由于内外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下降。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特征的影响,与多数投资者聚集地距离越远、业务复杂度越高的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受高铁开通影响而下降得更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后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提升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吴赢  张翼  李广子 《金融论坛》2021,26(11):27-36
本文以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提高开通地的银行竞争水平,从而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面临较强融资约束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对处于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各城市的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当地公司的上市行为.结果发现,一个城市开通高铁之后,当地公司上市申请数量显著增加,公司上市成功的概率显著提高.其作用机制是:高铁开通降低了监管者、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成本,使公司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参股、聘请到高质量的中介机构,进而增强了公司上市的动机,提高了公司上市的过会率.同时,本文还发现,高铁开通之后,监管者、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对上市申请公司的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不但使其能挑选出更优质的上市公司,还能降低公司上市的融资成本.本研究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改善当地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活动,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自然实验,研究营商"硬环境"对公司现金持有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所在地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投资范围扩大,投资机会增加;进一步地,高铁开通使所在地公司现金持有增加,且该现象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子样本中更显著。基于后果分析发现,公司增加现金持有,将有助于其维持所在地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增加异地投资,缓解投资不足,并改善会计业绩,提高现金市场价值。研究表明,伴随高铁开通,所在地公司出于预防动机,会策略性增加现金持有。本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类营商"硬环境"视角,为公司现金持有持续增加现象提供新论据,也为公司利用经济正外部性,及时调整财务策略,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将企业创新策略细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考察创新策略影响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融资环境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条件下,创新策略通过客户的风险规避效应正向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企业因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弱化商业信用供给,高金融发展地区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公司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少,地区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显著降低实质性创新与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多期DID模型,从企业避税视角考察高铁开通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企业的避税行为显著减少;高铁开通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内部治理环境较差、所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小的企业;高铁开通背景下的企业避税行为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本文为高铁开通影响微观企业的行为提供了补充证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融资渠道,以我国证券市场2007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地检验了财务舞弊如何作用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并分别检验了客户(买方)与供应商(卖方)集中度对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被查处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额下降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这一监管处罚行为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变化额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上述理论关系只在客户(买方)集中度较高或供应商(卖方)集中度较高的情形下存在;(3)内部控制以及分析师关注是缓解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负相关关系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舞弊披露的信号机制能够促使供应商与客户合理地判断舞弊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适时地减少商业信用供给以缓解各自的营运风险,但这一经济决策受到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财务舞弊经济后果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供应链参与企业“共同治理”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7年上海市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样本,本文设置变量,检验了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降低交易成本、融资、促销和质量保证"四大动机。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只为上述动机提供了有限证据。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商业信用,而且企业规模越小,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本文推断商业信用反映了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生态,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它们不得不向大企业提供信用。考虑到这种状况,本文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约束,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4年中期借贷便利的创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发现拥有合格担保品债券的公司商业信用供给显著增加,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中期借贷便利提高公司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位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社会信任水平较高和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以及公司事前议价能力较弱时,中期借贷便利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本文发现公司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维持供应链关系,提升业绩表现。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结构的传导机制,对于从商业信用的资金再分配视角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本市场壮大,投资者情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06—2015年沪深A股企业数据研究投资者情绪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可从动机、意愿和能力三方面共同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刺激性作用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与商业信用显著负相关;企业良好的ESG表现会因开展ESG实践产生的代理问题而降低供应商及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意愿,进而减少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外部监督在企业ESG表现与商业信用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和高污染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受企业ESG表现的负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王超 《武汉金融》2021,(4):47-53,61
本文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通过优化董事会咨询和监督职能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及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拥有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对提高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企业应当注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聘用,加强董事会监督和咨询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11年我国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审计质量在商业活动中所起的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考察审计质量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公司在获得商业信用后,商业信用对企业价值的作用。研究发现,审计质量越高,企业越容易获得商业信用。与审计质量差的企业相比,审计质量好的企业,商业信用对企业价值影响更大。这意味着,独立审计能够作为一种保证机制,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企业获得商业信用,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青  吉赟  王亚男 《金融研究》2019,465(3):168-188
本文搜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1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的情况,并匹配了A股1,24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铁通车之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准度显著提升,分歧度和乐观度显著下降。进一步考察高铁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对沿线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的分析师数量及人均调研次数。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以及分析师面临买方压力较小的企业中。动态地来看,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车两年以后。此外,在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飞机出行以减少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仍稳健。这说明高铁的开通改善了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使得分析师能够更好地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文章较早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揭示了高铁在金融市场的信息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广冬  张园园  邵艳 《审计研究》2024,(1):102-111+125
本文以商业信用为切入点,考察供应商和客户如何解读和回应新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表明供应商和客户将关键审计事项解读为一项风险信息。截面机制检验发现,公司治理较好时,可以缓解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担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商业信用的负面影响得以缓解。此外,关键审计事项数量越多、关键审计事项与可抵押资产相关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商业信用的负面影响越明显,而关键审计事项应对强度越高、具有结论性评价时,负面影响得以缓解。本文从供应链关系视角为新审计报告改革效果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对企业和准则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