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广龙  张琴 《生产力研究》2022,(7):22-27+161
基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运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省际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投资效率较低,投资建设阶段效率较低是造成整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重运营轻建设”的现象。分阶段来看,投资建设阶段投资效率为0.61,纯技术低效率和规模低效率共同导致综合效率低;在运营管理阶段投资效率为0.81,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导致投资无效率。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在投资建设阶段,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负向显著。在运营管理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规模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呈现出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趋同的基本区域规律。从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利用未来若干年收益融资本质,阐述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涵义。选取2000—2012年地方财政收支与土地财政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定性方法,将31省区划分为淡出、高度、中度、低度4类融资区域。依据公共财政、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马克思地租(国债国税)理论,构建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政策方案。国家层面:建立财事权相平衡财政体制、完善征地补偿与政绩考核制度、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征收物业税;区域层面:发挥土地整理潜力的财政功效、改变土地财政为动力源泉的城市化、发行地方基础设施债券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融资、发展高端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增加税源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通过土地一级市场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地租收入。但在我国土地公有的条件下,政府既是城市土地的“地主”,又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政府不能以地租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会产生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和西方地价空间理论,通过区位分析对上海浦东新区“八五”期间的地价空间格局进行预测,作为对我国城市地价空间问题研究的尝试。 一、地价理论及国内外地价空间研究现状 马克思指出,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土地价格“即一定年数的地租,或者说,一定年数地租的总额”。而地租,马克思认为其价值实  相似文献   

5.
公共土地、土地批租制度及相对独立的财政环境是香港土地财政产生的大背景。香港土地财政现象从1970年代初凸显,1980年代为其鼎盛期,此后土地财政收入占政府总收支的相对规模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绝对主力作用。香港自1980年代中期起分别通过土地年租金、勾地表和基本工程储备基金等制度建设,完善了土地批租制度,较好地化解了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地租的一般概念和基本范畴城市地租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整个政治经济学一样是阶级性很强的一门历史科学。资产阶级有为其阶级利益作辩护的资产阶级地租理论,无产阶级也有为本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谋解放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阐明其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点的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样,作为这个学科的创始者马克思,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制关系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经验研究,从制度因素出发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城镇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出现明显变化,土地财政现象同期出现。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城镇房地产价格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土地财政也是房价变化的重要中间影响因素。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导致土地财政规模与依赖度扩大,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行为会影响土地出让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参与者行为,均将进一步推高商品房价格。因此,本文建议在维持房产市场价格稳定方面,需重视财政制度建设,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通过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土地出让制度,限制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程度,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8.
<正>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土地产权关系模糊,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一、土地多权分离的基本含义土地生产资料权利可以分离是一个客观现象,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在劳动地租、产品地租、货币地租(只是产品地租的转化形式)这一切地租形式上,支付地租的人都被假定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他们的无酬剩余劳动直接落入土地所有者手里。”在这里,收取地租的是土地的所有者,而交付地租的农民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占有和所有是有严格区别的。列宁也说过,在国有的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毅 《经济师》2009,(5):24-25
在财政分税制、土地征用制、土地融资制和政绩考核制等各种体制的作用下,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局面在最近十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了农民利益受损和城市畸形发展。但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允许“土地财政”长期存在,所以在科学发展中探索“土地财政”在现有体制下的解决之道便是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维持政府运转并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中国正在寻求取得财政收入的新方式。地租可为中国经济提供必需的公共收入。本文将介绍"征收地租"这一概念及其如何实施,并介绍评估地租的方法。本文以加州为案例,说明如何可以通过地租来为加州州政府和所有加州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房地产包括土地和建筑物。土地和建筑物的性质和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从土地和建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土地价格与地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我国封建制度下土地价格与地租关系学术界有以下两种意见:其一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价的大少取决于地租大少”的公式,来解释我国封建制度下的地价和地租的关系;如《辞海》中对于地价的注解说:“地价的大少,取决于地租的大少和利息率的高低”。胡如雷在其《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一书中,在提到土地价格时说:“地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租的多少。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确定地价的基础。”从而把地价与地租的关系,说成是“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必然关系。其二是认为,封建社会的土地价格不是一个纯经济范畴,其“本身就渗透着政治持权的因素。”从而认定我国封建制度下土地价格的基本构成,是“土地丰度和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扭曲地方经济结构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应通过完善公有制下的土地产权制度,增强财政体制的内在稳定性,规范地租性财政收入的分配和管理,弱化土地房产税收的一次性特征,健全土地房产公共收费制度以及赋予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4.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绝对地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绝对地租理论是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理论界对城市绝对地租的认识存在着意见分歧,本文运用《资本论》中的地租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土地经济运行的实际,探讨了城市绝对地租的特点,来源和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深 化,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实证分析文献大多忽略基础设施的作用.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不但具有基于制度层面的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财政分权还通过影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本文采用我国1998-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和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显著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上述两类分析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的分析方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的估算方式因忽略基础设施而低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不足,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优化地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投入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房价及其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在探索高房价的深层次原因时,众多学者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所主导的“土地财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土地财政对地价、投融资需求、保障房建设和中央调控政策四方面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土地财政影响房价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财政进而稳定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房价近年来的快速上涨、中国特殊的土地市场以及财政分权导致了土地财政的依赖。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并做出了大量研究。从政府预算支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这一视角来看待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并运用系统GMM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度对房价的上涨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城市经济中的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也日益突现。表现在: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摊位费迅速樊升,土地使用费增值,泊车费在“黄金地段”明显偏高,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旅游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上述现象的本质在于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垄断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如任其发展,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地租应收归国有,同时,要对土地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债务收入是宽口径"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当地房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后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债务支出的资本化。这一结论对于我国的房价调控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修正以GDP为核心指标的晋升考核制度,将地方债务规模和还债能力也纳入考核,在地方债"新规"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并规范其支出投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