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何如此困难?现有相关研究仅仅从市场、技术或单一制造产业视角展开,陷入市场失灵升级悖论。随着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对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品牌附加值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设计驱动创新为视角,提出设计驱动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设想,藉由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和演化,构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分析其内在机理并进行案例研究,以此寻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钱鸣  毛平 《当代经济》2017,(35):100-101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日益深度融合,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生态.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须深刻认识产业环境的这些变化,才能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把握发展机遇.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变革以及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辽宁省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模式,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分析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关键任务点,认为应首先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和标准化体系,"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依据标准化的技术层级个性化迭代同步推进;其次建成省内优势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典型工程,在代表性制造行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办法;同时构建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出发,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要素共享、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三方面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最后从政策设计、创新研发、区域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数据科学发展为制造企业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在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背景下,研究数据赋能如何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总结数据赋能的主要形式和对象,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长期竞争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升级等5个方面,分析数据赋能路径和机制,构建系统研究框架,为打开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创新机制的“黑箱”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未来展望,以期对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创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可以通过成本和人力资本的中介促进制造企业创新,即互联网能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治理成本,成为制造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拓展性分析中,制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传统公司治理方式显著负向调节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降低成本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两个方面,解释互联网如何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为解析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机制的“黑箱”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乏力,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及双自联动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可以缓解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和市场竞争乏力的约束,但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面临着“制度瓶颈”和“界面割裂”的双重难题。为了把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融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过程,本文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设计了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深入研究网络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化路径、市场化路径以及协同化路径,以求从整体上重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内生性原动力。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再造与组织结构优化是决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序参量,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生态位、商业模式再造形成市场生态位、组织结构优化形成组织生态位,通过“技术-市场-组织”的协同演化逐步实现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组织平台化,共同推进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企业能力观为理论基础,借助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化,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前因-过程-结果”的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与动态适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两业”融合在制造企业层面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不同阶段的主导技术催生了差异化的生产服务场景和企业服务主导逻辑,范式转换与敏捷响应、互联工厂与大规模按需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生态赋能是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志;(2)在微观层面,基于“两化”融合的“两业”融合,本质上是不同阶段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以及与特定生产服务场景和主导逻辑动态适配的过程;(3)敏捷响应能力与个性化定制以及与“边缘-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一阶段,属于“两化”融合。大规模定制能力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及与“协同-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二阶段,属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阶段。生态赋能能力与大规模流程化定制以及与“生态-竞合”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三阶段,属于“两业”融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两业”融合的实现以及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微观理论解释框架,拓展了...  相似文献   

12.
王晓蕾  杜传忠  刘磊 《经济学家》2022,(10):108-118
构建服务型制造网络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要求,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产业链条关联不紧密、协调性差,制约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产业链整合问题以及产业链整合的演化逻辑与内涵,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型制造网络优化的基础和路径。研究表明,工业互联网在“连”“链”与“联”的产业链有效对接基础上,从企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以及空间链五个维度实现产业链整合,进而形成产业链生态系统与网络式组织,促进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先行工业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应高度重视软实力对制造强国的重要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抓住数字化革命机遇,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将大数据、软件、互联网等“软”服务融入制造强国建设全过程,加快数据驱动创新,以软实力建设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全流程创新以及传统产业纵向延伸、跨界整合和产业聚集。现阶段温州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集中在销售端,缺少创新导致竞争力低下。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从产品到服务、再到个性化体验,电子商务功能也从销售工具发展为渠道、并升级为平台。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平台不仅是数量聚集,更是网络规则的形成机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将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温州传统产业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1)电子商务本身应重视技术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高信息生产力;(2)服务业电子商务将向移动社交化发展,实现O2O线上线下融合;(3)制造类企业电子商务将向制造设计端深度融合,与本土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是推动温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之一,而促进制造业创新则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本文整合了2005—2016年“地级市—行业”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设立为拟自然实验,探究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的建立带动了制造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程度较高和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享受了较多政策红利。机制探讨表明,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发挥创新驱动效应的关键在于园区扮演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了园区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科研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发挥。本文的发现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中国经验,为中国通过实施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正在快速从消费极向生产极转变,并对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挑战。同时,随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及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制造业亟待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主要应厘清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认识误区;有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方式;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推进产品个性化智能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技术创新一样,设计创新对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也发挥着积极驱动作用。基于设计创新特征与效应表现,结合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搭建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桥梁,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生产要素配置4个方面构建了设计创新驱动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模型,提出设计创新不仅促进企业从制造、组装等低附加价值环节转向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价值环节,而且有利于从源头激发企业整条创新链活力,促进生产要素组合优化,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胡迟 《经济纵横》2019,(10):53-6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有力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极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横向比较看,我国制造业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且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受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两个方面的冲击。面对内外部的挑战,为突破中低端瓶颈,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需要选择制造强国建设的科学可行路径,以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国际分工原则,有选择地推进产业链升级;二是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有效开展创新;四是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五是以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网络技术与相关产业融合背景下,平台以创新思维引领经济发展。平台化变革与创新是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无论是传统制造业延续性创新,还互联网企业突破性创新,企业均需要根据平台战略,通过突破转型障碍获得持续发展。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海尔和滴滴两个企业平台化战略实施案例,揭示企业平台化变革与创新的4个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企业变革与创新受用户参与、产品服务、资源体量、韧性与成长周期等因素影响。因此,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平台战略,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