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后发国家在某些产业克服"后发困境"、成功赶超发达国家领先者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围绕赶超理论及其实践这一主题,从企业赶超战略、产业赶超与机会窗口、赶超实践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结论。最后,得出对中国制定产业赶超战略的政策启示:行业萧条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实现逆势赶超的重要时机;后来者国家和企业追赶多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的"技术窗口"实施弯道超车战略,确立了国际性的领先地位;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创造关键产业发展的"需求窗口";聚焦若干产业的核心环节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利用"制度窗口"力争在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科技形成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带来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使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陷入困境,由此提出技术跨越是赶超之利器。  相似文献   

5.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种新技术-经济范式。成熟的技术-经济范式会从核心(领跑)国家向后发国家扩散,并为“有作为”的后发国家提供范式追赶契机,新兴的技术-经济范式则会给经过几轮范式追赶且步入“并跑”阶段的后发国家创造范式领跑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三次成功跨越技术-经济范式的“卡夫丁峡谷”,目前爆发的工业智能化革命给我国带来领跑新兴范式的历史机遇。从技术-经济范式赶超角度诠释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探析制约我国范式领跑的体制机制缺陷,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苗文斌  吴晓波 《技术经济》2006,25(4):40-41,31
本文从当前我国技术赶超的迫切要求出发,基于技术赶超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技术赶超实现的三维动态特征:市场动态特种、技术动态特征和企业技术能力积累水平,并以我国化纤产业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成功赶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主流企业战略范式演化的路径,分析了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动态性加剧的直接因素,阐释了技术变革与产业创新、技术关联与产业关联、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的关系,并论证了技术要素在构成企业竞争力内源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继承前人企业战略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技术制胜的企业战略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及赶超战略与非赶超战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65-166
对某些学者提出的技术无飞跃与非赶超战略观点做出了解释,探讨了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赶超战略与非赶超战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技术成功追赶的进程中,虽然许多高技术制造业已从跟跑者一跃成为行业的并跑、领跑者,但依然面临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的严重胁迫。事实上,专利一直以来都是新技术信息的唯一来源,为此,“卡脖子”技术一定来源于专利网络中关键的枢纽节点。从专利的引用关系入手,本文创造性地将PageRank算法与改进的HITS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同时考察技术影响力和企业创新影响力的复合测度“卡脖子”技术与技术赶超的方法,并利用无标度网络的特性,展示了该算法较一般算法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影响力进行识别与测度。利用这一算法,本文以中国锂电池行业为例,对当前锂电池技术的创新格局进行了剖析。本文发现中国在锂电池领域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自主创新,实现了“全产业链赶超”,成为该行业的领先国。文章的结论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未来的技术赶超及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了靶向性启示,并凝练出技术追赶的“中国式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魏枫 《经济学家》2014,(3):16-24
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增长模型。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赶超的解释。提出向下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加速发展,并由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出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呈现出“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特征,对科技非对称赶超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技跨越式发展理论,对科技非对称赶超内涵进行阐释,论证其所包含的新逻辑和新机理。通过深入分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赶超历程,总结出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长期推进基础研究、面向科技前沿等有益经验,客观论述其运作机制紊乱、未能持续推进、缺乏深入研究等深刻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反观中国新发展阶段的科技非对称赶超实际,提出把握战略机遇、有效集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不断积累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加速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的有效途径,以技术追赶过程的阶段性和先进制造技术不同子领域的结构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基础研究在先进制造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追赶阶段,基础研究在后追赶阶段显著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基础研究知识成果产出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进一步讨论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结构化特征影响基础研究对技术差距收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后追赶阶段,准确把握技术追赶阶段变迁带来的机会窗口,强化基础研究是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向国际前沿收敛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相似文献   

14.
整合国际策略与双元学习理论,构建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的平衡和联合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327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国际策略情境以及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赶超,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国际化视域下双元学习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的内在影响机制,延展了企业国际化、组织学习和创新赶超等相关领域理论空间,对于本土企业有效实施创新赶超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焦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后发制造企业创新追赶问题,通过将资源与创新决策取向相结合,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纵向案例研究,运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分析本土企业创新追赶的内在机理,多维度分析企业创新追赶内涵,归纳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追赶过程中,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嵌入的有效互动形成后发企业资源摘取机制,有助于克服资源能力弱势;基于适宜的创新决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新的资源能力优势创造,以促进持续创新追赶;后发企业因不同阶段拥有的资源差异,其所作出的创新决策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主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难度过大导致我国企业家精神被抑制现象,阐明国家主导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家主导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高端制造业利用突破式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追赶时,企业家精神会受到压制和削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功能失效。此时,国家主导应该代替企业家精神,以构建人才特区形式强化基础研究,突破高端制造行业共性核心技术,通过扫除或削弱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使其技术追赶条件降低,为企业家创新主体功能发挥提供更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界定了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概念,剖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微观结构。认为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是指在致力于搜索、选择、获取、吸收和改进现有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积累和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技术后进地区或国家的企业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和使用,企业技术能力沿着搜索、选择、获得、吸收、改进五阶段模式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要超越传统的技术驱动,把握场景驱动的新范式、新机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实现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在回顾现有创新范式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场景驱动的创新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实践进路与典型案例,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实践前沿。场景驱动的创新既是将现有技术应用于特定场景,进而创造更大价值的过程,也是基于未来趋势与愿景需求,驱动战略、技术、组织、市场需求等创新要素及情境要素整合共融,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新商业模式,乃至开辟新市场和新领域的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数字经济时代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场景驱动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技术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钢  沈丞 《技术经济》2017,36(1):49-56
基于对探索与利用两类组织学习的拓展分析,细化了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创新活动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技术追赶的3类迂回模式。研究表明:工艺利用、产品利用、工艺探索和产品探索是技术追赶过程中4类主要的学习活动;根据后发企业开展学习活动的差异,技术追赶有技术迂回、市场迂回和曲折迂回3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本土化理论——复合基础观,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为例,结合后发企业追赶需要考虑的重要情境即机会窗口,分析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合理、灵活地采取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并利用机会窗口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从初始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行业前沿的追赶历程。研究发现,同一行业内不同机会窗口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某一机会窗口的出现也会触发其它机会窗口出现,进而引致整个行业机会窗口涌现;基于复合基础观视角,后发企业追赶路径的演变过程为:最初以技术模仿式创新为导向实现边缘赶超,继而以市场把握和扩张为导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然后以全面协同创新为导向实现系统竞争力提升;后发企业通过实施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的开启,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住发展机遇,实现追赶;与追赶路径演变相关联,随着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积累,战略回应机制也相应地呈现为“被动回应—主动回应—引领拓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