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伟 《财政监督》2002,(1):54-54
日本是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加入GATT后的日本在缓和原来严格的直接进口限制的基础上,首先对现有的关税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由于改革以"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为基础,充分照顾到其国内幼稚产业,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国家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日本关税改革的特点从"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来看,日本根据其产业的国际竞争状况,首先开放有助于降低国内有关联的产业生产成本的原材料;其次开放日本已具备强劲国际竞争力的或进口不与国内产品发生竞争的商品;再次开放通过产业扶植促进  相似文献   

2.
张国峰  陆毅  蒋灵多 《金融研究》2021,496(10):40-58
在美国频繁发起贸易保护措施的背景下,中国加征反制关税予以还击。本文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海关月度贸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对美反制关税的实际效果,即是否抑制美国对华产品输出以及对中国总进口和产业链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对美反制关税精准有力,中国自美进口额和进口数量显著下降;随着关税排除清单的实施,进口下降幅度有所减缓。(2)反制关税的影响总体可控。随着中国不断调低MFN关税税率,对美进口贸易转移至经济规模较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总进口以及国内产业链并未受到明显冲击。(3)尽管富有弹性产品、非燃料初级产品及高技术产品对美进口,以及民营企业对美进口均受到一定冲击,但这些产品和企业的总进口并未受到波及,总体外贸形势依然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3.
毛其淋 《金融研究》2013,(2):156-169
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转型时期对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施行了以削减关税税率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抑制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储蓄-投资缺口收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常账户规模显著缩小的原因之一。基于危机后中国企业杠杆率显著攀升与公司储蓄阶段式下降的事实,本文认为,此轮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缩减可能与非金融企业加杠杆驱动公司储蓄下降有关。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非金融企业加杠杆通过降低公司储蓄进而驱动外部盈余减少的作用机制后,本文运用CSMAR数据库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企业加杠杆驱动公司储蓄下降这一中间机制的存在,揭示了经常账户调整背后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储蓄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不同杠杆率指标对储蓄率下降的驱动效果存在差异,相对总量负债,流动负债增加对企业储蓄下降刺激更大;企业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地区差异也关乎企业加杠杆驱动储蓄率下降的作用效果。总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常账户加速调整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高储蓄问题由来已久,降低家庭储蓄率、提高消费有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显著降低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流动性约束、信贷约束和扩大社会网络是移动支付降低家庭储蓄率的主要途径。此外,移动支付显著降低家庭为应对健康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收入风险等不确定性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四五线城市、农村地区更大。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农业户口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中效果更加突出。本文研究为理解中国高储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如何应对高储蓄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以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中社区其他家庭平均的金融素养为工具变量,论文探讨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储蓄动机越弱,金融素养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储蓄率;金融素养对低储蓄率家庭的边际影响要高于高储蓄率家庭。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农村、已婚家庭而言,金融素养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通过家庭财富和家庭消费对家庭储蓄率产生影响。论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储蓄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呈现典型的“高储蓄—高杠杆”特征,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中国杠杆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否通过降低储蓄率的方式来去杠杆成为了广泛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融资约束的动态宏观模型,研究了储蓄率对杠杆率的影响机理。并且,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66-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储蓄率与杠杆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有两点研究发现:(1)虽然高储蓄率会导致高杠杆率,但是储蓄率与杠杆率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结合测算的U型曲线拐点值与中国实际情况,预计储蓄率下降在降低杠杆率方面的作用效果有限。(2)高杠杆下,较高的储蓄率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而储蓄率下降则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不能通过降低储蓄率的方式来降低杠杆率,反而需要对近年来储蓄率下滑的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讯     
《国际融资》2003,(11):64-65
中国居民储蓄高居世界第二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经过数次降息,但中国居民储蓄仍然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全国居民储蓄率仅次于日本。储蓄高增长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如:加剧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不合理格局;使专业银行财务风险高度集中,潜伏一定的隐患;储蓄率增高会伴生消费率降低。针对这种现象,专家提出以下对策:加快发展直接投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尽快建立和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2001年底我国又成功地加入了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的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本将根据本国居民持有外币或外汇资产的不同目的分类研究贸易自由化(主要是削减关税)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结合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开放的现实,研究资本管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0-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和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构建银行竞争度衡量指标,发现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能够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代理冲突在商业银行竞争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竞争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对商业银行竞争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关系的分析丰富了商业银行竞争的影响研究和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改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至今仍不明确,通过建立OECD国家面板数据(1991—2010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即基尼系数与国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稳健的正效应,并且变量交互项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教育支出以及公共健康支出能够缓解收入分配和储蓄的关系,进而降低储蓄率,同时发现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并不一致,结果表明储蓄率随着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王博 《金融研究》2012,(6):68-82
众多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国民储蓄率,由于部门边际储蓄倾向的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对于居民部门在总体分配格局中占比的上升会提高国民储蓄率,造成事实上的"国富民穷"。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由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所引发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受制于巨大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制度约束下,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国民储蓄率的变化,而政府储蓄行为的变化对近期国民储蓄率上升具有重要的解释力。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及样本区间的选择都是稳健的,由市场化改革引致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储蓄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协调世界贸易并以世界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一起构成了协调全球经济的组织体系.为了加入WTO,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谈判和漫长等待.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理财》2014,(6):9-9
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50%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关注。2013年9月,我国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惯。实际上,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吴敬琏表示,这也是中国消费经济一直不振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探讨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讨了产业政策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产品市场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被产业政策扶持与引导的行业的公司持有现金水平会更低,被扶持与引导的行业的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竞争效应也更为显著,这是因为产业政策能使被其扶持的企业有更优良的投资环境,由此公司现金持有可以充分发挥其竞争效应;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发现被产业政策扶持与引导的行业的民企现金持有竞争效应更显著,而被产业政策扶持与引导的行业的国企现金持有竞争效应无显著差异。本文为更好地了解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企业根据宏观环境变动调整应对策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进一步加深,宏观调控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国关税工作较好地把握了关税调控宏观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外贸发展三大功能的关系,针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情况,科学、精细地调整关税税率、税目,丰富调控手段,关税调控经济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并逐步改变了以往“重生产、轻消费”的做法,在继续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同时,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储蓄存款增速,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目前,在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储蓄和投资近年来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一些最新趋势和特点,并探讨其原因及涵义.国民储蓄率大幅提高的原因,是企业、居民和政府三个部门的储蓄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投资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占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住户投资的占比有所提高.企业的资金缺口率扩大,表明企业投资需要外源融资的程度显著增强;住户仍是最主要的资金盈余部门:政府由资金短缺者变成资金盈余者,成为资金的净供给者.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直接融资的地位逐渐提高,融资结构有所改善,但考虑到股市的非正常因素,上述趋势是否持续并不明朗;保险公司在媒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20,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15,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