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深沪上市集团中高科技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集团背景下债务融资是否具有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投资假说"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与组织结构下,验证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挑选胜者"效应的中介作用;最后,实证检验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发挥关联担保效应中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丰富了集团背景下债务融资与创新投入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理论,探讨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知识获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获取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3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78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客户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对社会资本(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现代财经》2017,(8):16-32
在碳规制背景下,碳风险对债务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以2011-2015年我国A股高碳行业19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碳风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媒体关注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碳风险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呈"U"型关系,即碳风险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媒体关注削弱了碳风险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U"型关系。相比于低媒体关注度民营企业,高媒体关注度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对碳风险的敏感性更弱("U"型曲线更平缓)、容忍度更强("U"型曲线更晚出现拐点)。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企业碳风险管理、提高碳信息透明度及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晶晶  杨毅 《经济论坛》2023,(4):118-128
数字金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连接企业外部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融资方式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通过影响不同的融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融资方式的传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然而作用机理有所差异,数字金融通过增加内源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而通过降低债务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股权融资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金融不仅直接促进企业创新,同时间接地通过增加股权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结论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数字金融发展策略和差异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蔡中华  王亚琼  侯翱宇 《技术经济》2013,32(9):39-43,54
以2008—2010年我国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以盈利能力、公司规模、成长性、可抵押指标和非债务税盾为控制变量,对企业创新战略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上提高了债务融资比例以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无形资产比重代表的企业创新战略与以资产负债率代表的资本结构正相关;企业选择创新战略将显著提高债务融资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相似文献   

7.
潘敏  朱迪星  熊文静 《技术经济》2011,30(1):105-111
提出投资者情绪影响资本结构选择的一条渠道,即价格偏离会造成企业债权人预期变化,进而影响债务成本、融资约束,最终改变经理人的融资决策。应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横截面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情绪在很大程度影响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在投资者非理性假设下,考虑市场情绪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并结合市场时机理论才能解释上市公司的长期资本结构选择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来促进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与资本市场表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调节作用具有“规模效应”“融资依赖效应”和“阶段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还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之阀的关系。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江苏省2006-2010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且与公司市场价值正相关。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的研究视角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马歇尔外部性理论框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实证结果则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资本结构随着产业集聚的提高而下降,支持了啄食理论。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效应较弱,产业集聚对债务融资的正向作用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告投入较多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该行业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品牌效应、债务融资双重影响下的企业广告竞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就强品牌企业而言,债务融资对产品市场具有软承诺作用;而在弱品牌企业中,债务融资表现为对产品市场的硬承诺作用。此外,不论强品牌企业的广告竞争策略存在与否,弱品牌企业的广告投资策略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2013年47个国家(地区)27842家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子项目开放对以研发投入度量的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和股票资本流入显著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债务资本流入则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均成立。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道国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加强FDI和股票资本流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影响,同时抑制债务资本流入的负面效应。本文从跨国视角考察了资本账户子项目开放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活动层面的新经验证据,也为一国加快金融开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澜飚  李贡敏 《财经研究》2005,31(11):17-2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研发投入视角,采用2012—2020年我国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在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遮掩效应;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总体上支持“国有企业促进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成长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融券卖空机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成为融券卖空标的后企业的成长性显著下降;对于非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较少的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卖空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在排除了该负效应是由其他资本市场机制造成的解释后,发现其他资本市场机制越强,越能缓解卖空对企业成长性的抑制效应.此外,从融资—投资—成长性的逻辑链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后发现,卖空机制使得权益融资成本降低但不显著,而债务融资成本会显著提高,且债务融资成本提高造成了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从而对标的企业的成长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时代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立足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现实,从债务融资与研发投入关系出发,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与金融配给视角,通过回归分析与动态效应估计,识别企业创新的债务融资约束.研究发现:债务融资难以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异质债务视角,债务融资渠道不畅来源于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阻碍,导致企业更多转向非正式商业信用.基于金融配给机制,动态检验所有制歧视与技术风险规避两种假说,发现信贷融资的技术风险规避倾向更为明显,并在细分行业得到验证.新时代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侧重改善技术风险规避型金融错配,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使用2007年H股上市公司有关数据,验证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外部融资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相对于民营企业总体上要有效;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外部融资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放松企业集团在外部资本市场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当内部资本市场高效率资源配置的信号传递给外部投资者时,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量.同时研究发现外部投资者主要以资产规模为依据对于民警企业进行投资,而对国有企业主要还是以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投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了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得出,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这种积极影响,部分经由融资约束得以实现,即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