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业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但失业人员数量过多,失业率过高,不仅会对失业者本人及其家庭构成重大威胁,也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在努力扩大就业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失业人数过快增长和失业率大幅攀升。目前,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并且形成了共识,但对为什么要控制失业,如何有效控制失业,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针对控制失业问题,提出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再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问题已与通货膨胀、资源匾乏、环境恶化一起被列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四大难题。严重的失业不仅导致通货膨胀、资源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与就业状况,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联。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发展,60年代以后失业率开始缓慢上升。70年代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经济发展,失业问题矛盾趋于尖锐。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对促进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上是提高资本劳动比例,对抵抗失业问题无能为力。叨年代以来,失业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3.
一.失业治理与服务业发展 就业一直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国家无法回避和完全解决的问题和一个逻辑前提,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用资本和技术来替代劳动力从而不断追求高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市场经济的这种挤出效应使得市场经济国家不可能实现完全就业,即存在着一定的自然失业率,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被经济运行强制性的摒弃而游离于经济发展过程之外,所以政府能通过经济政策的努力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却无法完全消除失业,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宏观经济中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一、瑞典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长期以来,瑞典把劳动力市场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积极的培训,减少失业问题,保持经济稳定。瑞典劳动力市场政策在解决通货膨胀和降低失业率方面取得了成功,就在于他们将劳动力市场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把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瑞典劳动力市场管理局是政府领导下的独立的管理机构,全国24个省级劳动力市场管理局下辖380个职业介绍所、近百个就业研究所和培训学校等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就业经费的预算与投放等。职业介绍所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失业者寻找工作岗位,同时为雇主解决空岗。通过就业培训机构,提高求职者的劳动技能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意愿但是没有找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民生问题面临着的重大难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本文主要运用SPSS软件来分析影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提出控制失业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以前,韩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曾创造了“汉江奇迹”,199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亚洲乃至世界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力就业也较为充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年GDP增长率为-6.7%,失业率高达6.8%。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经济逐步恢复,失业率也有所下降。2002年,韩国GDP的增长率为6.3%,人均GDP恢复到10013美元,失业率为3.1%;2003年GDP增长率预计为2.5%,失业率为3.4%。近年来在应对危机、恢复经济、促进发展的同时,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前往大城市就业的意愿降低,"慢就业"学生比率增加,对此地方高校要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完善网络求职渠道,精细就业指导服务,同时也要加大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确保地方高校就业工作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8.
就业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失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由于经济社会政策失调导致的复杂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由于人力资源市场还很不发达,就业与再就业政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本文着重分析社会力量中的非营利组织在促进就业与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其在弥补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处于特殊时期,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治理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否能够缓解我国的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进程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集群能够给群内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刺激创新等竞争优势,同时也能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集群都能长期持久地发展下去,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澳大利亚Styria地区的钢铁产业集群、我国东北的装备工业基地等都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常州市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是一座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该市抢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主动顺应当前就业形式多元化和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的特点,紧紧依托社区阵地,大力开展创建"就业和社会保障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就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两个方面的巨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方面的巨大转变将为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作好起飞前的体制准备和奠定发展的基础。与此相伴也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这是经济起飞前不可避免的阵痛。一、中国当前面临的失业问题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人口自然增长形成的就业压力。人口自然增长使新增劳动力绝对量逐年增大,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却在相对减少。90年代前5年,新增劳动力绝对量年平均1250万人,后…  相似文献   

13.
正一、社会保障与就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实践证明,若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则容易产生严重的劳资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但若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则会增加国家、企业的负担;此外,较优厚的失业待遇会使失业人员丧失寻找工作的欲望,使失业率增加,也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区域人力资源的开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即使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州市牢固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大力实施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2003~2005年,全市共开发劳动力就业岗位80多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至2005年底达到3.42%,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为历年最低。约有300万海内外各类人才在苏州就业,成为全国人力资源供需最热的地区之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稳步推进,为苏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牢固确立就业优先意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制的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州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升,2002年达到了4.08%…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在所难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当供大于求时,失业自然会出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失业问题各国都努力发展经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奥肯定律在中国似乎不太起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保持年均10%的增速,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但就业增长速度却呈下降趋势,就业弹性不断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现象比较突出,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左右,使解决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制订符合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来缓解目前我国就业压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在当前就业工作中,既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失业问题,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职业空位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招工难、就业难的矛盾同时存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缓慢,劳动者的素质不能与用人单位要求相适应;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企业需求,部分专业就业面过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近些年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总的来说,已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1/3①;而在东部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得比重则更大,据《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2月5日报道,非公有制经济在浙江省许多地方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有的甚至达到了80%。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欣喜,带来了实惠,带来了方…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集群风险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集群现象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认为企业集群能够给群内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刺激创新等等竞争优势.同时也能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集群都能长期持久地发展下去,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澳大利亚Styria地区的钢铁产业集群,我国东北的装备工业基地等都走向衰退。集群在促进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的挑战.尤其是单一结构的专业化企业集群市场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我国原本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突出,城镇失业登记率逐年上升;由于我国隐性失业人数较多,实际失业率还将高于上表的数值。除了登记失业率连年上升以外,我国下岗职工人数也呈每年迅速增加的趋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998年城镇因下岗、失业或新增劳动力等需安置就业的人数为1940万人。可见,失业问题取代通货膨胀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人们生存的“饭碗”,又直接关系到广大企业减员增效和结构性调整能否顺利进行,还…  相似文献   

20.
充分就业     
小志 《中国就业》2011,(4):14-15
理解"充分就业"的涵义,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对做好我国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充分就业概念的提出与递延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增长来增加就业岗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劳动者全部都就业,而是指在一定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降至2—3%即为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