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究其根源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经营实质是对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但“财”与“物”只是企业的眼前利益,“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2.
一个成功的企业既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有关,又与设备、技术先进有关,还与资金雄厚、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有关。然而,在企业所有重要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文章就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示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般包含人、财、物、技术、信息、时间,以及管理本身等七大内容。而“人”则被公认为是首要的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所在。因此,在管理理论中人本主义的管理已经成为管理者思维的基本取向,西方企业管理中常说的警言是:“企业即人”。美国百事可乐的总裁卡洛尔曾将其企业管理经验归纳为:三个“P”,即“People People People”,也就是除了“人”、“人”,还是“人”,并还概括为“百事人为先”。而玛丽·凯是一个退休以后才开办企业的女士,但在十多年后,她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强调企业管理要把人和人的需求、发展放在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人本”是与“神本”、“资本”和“物本”相对应的一种价值观。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在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趋势下,企业管理重心由“资本”、“物本”向“人本”转移的结果。而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又赋予了“以人为本”以新的时代内涵,并给企业管理提出了从理念到制度进行系统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管理中,大生产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机器系统的配件,人被当作是物,管理的中心是物。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中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机器,而是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中人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促使现代企业日益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的中心也从物转向人。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管理中心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6.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与6S安全文化管理的辩证关系 1、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管控对象。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四个要素: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脏乱影响人的行为,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间接的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对上述发生安全事故的四个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人机协同模型,企业通过数字转型、智能交互、知识融合和协同共创的转型发展路径,创造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新范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新范式,新的管理范式将颠覆传统管理学认知。基于对数字经济时代“人”的思考和认识,“人”的角色正逐渐发生变化。过去,“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人始终对物持有操作管控的绝对权力,随着数字科技的进步,人和物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带有智能化能力的机器可以预判风险、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陆汉生 《企业经济》1989,(10):17-19
<正> 为人们公认的风险“等式”经营风险,本指商品经济竞争中出现的市价涨落跌宕、供需游移不定、对手变化莫测而给企业带来种种不稳定因素的市场现象,而当前呼声日高的“风险”又增添了新的涵义: 1、风险=难。众所周知,人、财、物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要素。当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引发事故的基本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相互联系,成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基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文章以某大学施工中毒事故为例,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创新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平 《四川会计》2001,(8):28-29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面对众多的管理工作,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抓不住“人、财、物”的使用和管理,必将一事无成。这三权中,人是根本,物是基础,财是中心,人和物的管理,最终集中表现为企业的财务增强或流失。财务管理作为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含金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拟从财务管理的地位、侧重点、功效诸方面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质和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夏蔚 《河北企业》2013,(11):58-59
<正>在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诸环节中,人是企业中最有活力的关键因素,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现在企业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人作为精神性的主体,其行为无不受到其精神因素(知识素养、思想意识、工作动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一、高度的服务意识 这个观点相信物业人都会认同。就工作本身而言,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业主提供服务;从立法来说,《物权法》颁布后,《物业管理条例》的内容修订中已经明确将“物业管理企业”改为“物业服务企业”;从我们与开发商或业主委员会签订的合同来看是“(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从管理内容看,是“物的管理、人的服务”,但对物的管理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物管领域突显“人“的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通过为客户提供无形或有形的服务来实现价值的行业.物业管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无论是管理的人还是提供服务的人)是这个行业的关键要素,忽略了这个要素而谈论解决行业内的任何问题都是无用功.在物管领域,无论是树立企业品牌还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很多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目前物管行业“人“的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振群 《企业经济》2003,(11):82-83
创新是新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即实现观念、制度、技术、管理、经营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持续发展。企业能否持续创新,要受很多因素制约,从企业内部讲,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基础。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美国一家调研公司曾作过调查,表现出色的公司,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人”和“物”是两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就是在人与物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组织秩序,保证实现目标的活动能顺利进行。依照这一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法、理、情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有形系统——人与物的关系调适 任何企业都是由人与物来构成,人和物是企业存在的先决条件,然而就人与物的结合方式以及如何对待人与物的关系而言,则是各不相同的,而其效率也会因此而千差万别.如果把人和物看作是两端的话,那么企业总是在两端之间选择一个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点.  相似文献   

17.
龙翔 《企业经济》2002,(3):82-83
人、财、物、信息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其他因素作用的发挥,是以人才配置的优化和人力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即使有最完备的物资资料、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若没有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因此,人是决定企业兴衰的第一要素,这就决定了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 实施人本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经济社会活动和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和一个社会发展能力,主要的不在于物、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因此,由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人本管理”,是创新管理、科学管理的体现。现代企业应把“人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激发人的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人才因素相对实物资本而言重要性不断加大,人才积极性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力求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现代企业管理正在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冶钢集团耐火材料公司黄琦在撰写的《企业从严管理诌议》一文中提出:现在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都知道应从严管理,但依靠什么思想原则去指导从严管理尚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他认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从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来稿中他提到,人们从实践中已经注意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不仅仅有物的因素,还有人的因素和文化的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一批取得经营成功的著名企业,它能够充分说明我们在注重进行“刚性”管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柔性”管理的建设。从严管理要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指导思想:第一,人是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