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监督与选择》2004,(9):B006-B006
部分产品霉菌、酵母菌超标。本次抽查发现,有2种产品的霉菌超标,有3种产品的酵母菌超标。国家标准规定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标准值均为10cfu/mL。而经检验霉菌超标的产品中最高的达440cfu/mL,是标准规定值的44倍。酵母菌超标的产品中,酵母菌测定值最低的达到1500cfu/mL,是标准值的150倍;测定值最高的达到10000cfu/mL,是标准值的1000倍。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有关净水器中砷超标的问题。卫生部门曾在一次卫生安全抽样检查中发现,十多种不合格净水器产品中有部分型号存在砷超标的问题。净水器为何会出现砷超标?部分厂家将此归咎于"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污染导致",但业界却对此解释充满质疑。那么,这个砷究竟为何物?摄入砷含量超标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伤害呢?  相似文献   

3.
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打假治劣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我国市场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食品、日用品存在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仍然严重。 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家质检总局重点抽查了肉制品、蔬菜、酱腌菜、调味品、旅游鞋、陶瓷饮食器具等食品、日用品,结果显示,15类食品、日用品抽样合格率只有64.9%,7种产品的肉制品防腐剂亚硝酸盐含量超标;6种纸巾纸产品细菌菌落总数超标,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10倍。部分日用品让人不放心@杨丽琼  相似文献   

4.
, 《大众标准化》2012,(11):32-33
抽查范围:太原、大同市市场上经销的20个批次的燃气灶具产品。抽查结果:合格19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5%。主要问题:部分产品干烟气中CO浓度超标,熄火保护装置、热负荷偏差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上海质量》2010,(9):76-76
近日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本市156家生产企业的181批次月饼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其中不合格产品有7批次.抽样总体合格率为96.1%。不合格产品中,包装空隙率超标有5个批次。另外两个批次的不合格产品是上海贵盛食品有限公司8月22日生产的广式百果月饼菌落总数超标;上海悦来芳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厂8月26日生产的鲜肉月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相似文献   

6.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膨化食品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福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6个省、直辖市部分企业的膨化食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膨化食品中超量使用疏松剂或使用劣质疏松剂导致铝残留量超标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仅有个别企业超标;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较多。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膨化食品中不得加入糖精钠和甜蜜素等甜味剂。长期食用添加甜蜜素的产品会…  相似文献   

7.
对面制品国家质检总局最新抽查结果显示,部分产品增白剂(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超标严重,值得消费者注意。本次抽查主要检测了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几个重要项目,而这些项目的质量指标主要取决于原料小麦粉的质量及挂面的加工工艺过程。抽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挂面生产厂家都能严把小麦粉进货关。增白剂含量超标是抽查中发现的比较突出的质量问题。增白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作为小麦粉改良剂可以氧化小麦粉内叶黄素,使小麦粉变白,适量添加可以改善小麦粉色泽,抑制面粉中微生物滋生,但过量添加会破坏小麦粉中的营养成分。长期食用增白剂超标的面食,会…  相似文献   

8.
酱腌菜     
《现代质量》2003,(9):28-28
酱腌菜生产历史悠久,有不少企业是百年老厂,但部分生产酱腌菜的企业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对北京、山东、四川、重庆、上海、江苏等12直辖市60专家业生产的60腌菜产品的厂家的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经检测合格43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7%。 抽查中发现,食品添加剂超标仍是酱腌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些生产企业为满足消费者对低盐酱腌菜产品的需求,纷纷降低产品中的食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北京、上海、福建、广东4省、市的蜜饯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52.8%。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量使用糖精钠;过量使用苯甲酸;着色剂使用量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相似文献   

10.
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3年第1季度干菜、干果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笋产品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在抽查的15种笋产品中,12种不合格产品均是由于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所致,其中一种散装干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国家标准规定限量的154倍。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主要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亚硫酸钠,或是用硫磺对产品进行了熏蒸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原有色泽或起漂白作用,但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使用量,或工艺不完善,就有可能造成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据了解,此次干菜、干果抽查除干笋外,还涉及干辣椒(粉…  相似文献   

11.
质量月报     
29%雪糕冰淇淋16%酸牛奶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6月23日公布冰淇淋、雪糕、酸牛奶质量抽查结果,冰淇淋和雪糕的抽样合格率是71.1%,酸牛奶抽样合格率为84.1%。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冰淇淋和雪糕生产厂家抽检发现,其产品主要问题是细菌超标,食用后容易引发肠道疾病。另外,有些冰淇淋和雪糕里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少,个别产品里甚至没有营养物质,还有部分产品未注明生产日期。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腐竹产品进行了抽查,不合格产品占到了15%。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游离甲醛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甲醛、二氧化硫超标,这些超标的物质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腐竹是以大豆为原料,经筛选、浸泡、碾磨、煮浆、挑皮、烘干而制成的制品。现代工业化生产工艺,从原料大豆预处理开始,采用“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监督与选择》2004,(6):B013-B015
酱腌菜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一,大肠菌群起标。本次抽查17种不合格的产品中,有1种产品的大肠菌群超标,高达430个/100g,高出标准约14倍(国家标准规定,酱腌菜产品中大肠菌群应≤30个/100g)。造成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环境卫生和操作工人卫生意识差,手工操作多,产品受到人为污染。食用这样的产品容易导致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大众标准化》2011,(11):42-43
抽查范围:朔州、临汾、运城3个地区27家生产企业的42个批次的饮料产品。抽查内容:合格35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3.33%。抽查结果:一是菌落总数超标;二是蛋白质不符合标准要求;三是果汁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四是甜蜜素超标;五是铅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以来,"洋奶粉"的"质量门"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事件;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中有虫子;明治奶粉被检出放射物铯……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螺旋藻铅超标据报道,"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等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危害人身健康。在京津冀3地药店、超市、商场的保健食品专柜,记者购买了8大品牌的螺旋藻“蓝帽”产品。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均显示,在8个送检样品中,有6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其中“尤维斯”超标20%;“绿A”和“清华紫光(金奥力)”均超标80%;“汤臣倍健”超标100%;“圣奥利安”超标200%;“康特力斯”超标820%。  相似文献   

17.
市场风向标     
欧美日进口花生门槛抬高花生及花生制品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目前,中国花生及其制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和美国。最近日本原生劳动省发出通告,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行了修改,涉及到花生及花生产品的有4种,这将对花生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而提高进口中国花生门槛的并非只是日本,欧盟和美国也多次指出中国向其输出的花生中黄曲霉素含量严重“超标”,并有多次退货事件发生。目前,中国花生遭遇出口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黄曲霉素超标,而造成花生黄曲霉素含量过高的因素是大量使用农药。因此,如何在不使用农药或少使用农药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上通报了对食用油、肉制品、炒货坚果食品等28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结果发现,部分食用油苯并芘超标,炒货坚果黄曲霉毒素超标。在食用油方面,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等180家企业生产的180种产品。其中,吉林市天下粮仓工贸有限公司"东北纯"笨榨熟豆油(5L/桶)、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八旗"大豆油(1.2L/桶)致癌物苯并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酸奶只有半数合格。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0月31日公布了酸奶抽查检测结果,合格率仅为55.2%。这次抽查发现了五类问题:一是产品微生物超标。北京南郊华宇乳品厂生产的蜜可儿牌酸牛奶,大肠菌群实测值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66倍。二是防腐剂超标。国家规定纯酸牛奶、调味品牛乳中山梨酸不得检出。三是亚硝酸盐、硝酸盐超标。亚硝酸盐等属于致癌物。四是乱用名称,误导消费者。五是蛋白质、脂肪含量参差不齐。本次抽查脂肪含量不符合企业标准规定的产品有5个。北京酸奶问题多@朱鹰  相似文献   

20.
《监督与选择》2004,(7):B001-B001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润肤乳液、洗面奶产品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国内大中型企业生产的润肤乳液和洗面奶的产品质量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对于部分消费者关心的润肤乳液和洗面奶中铅、砷、汞等卫生指标超标的问题,检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此类产品的这几项卫生指标均大大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