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览     
《中国机电工业》2013,(12):18-18
[78%]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是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在39个产品中,有21个产能利用率低于75%,其中光伏、电石等产品甚至不足60%。  相似文献   

2.
重化工业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产能过剩行业,有必要区分其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本文以煤炭、钢铁、电解铝行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对象,识别出其落后产能水平、落后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落后产能状况。 研究发现: (1) 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在考虑无偏的产能利用率时仅存在中度产能过剩, 但将技术效率纳入计算后, 均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表明虚高的无偏产能利用率会严重低估产能过剩状况, 产能过剩的主体是大量落后产能; (2) 落后产能受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影响, 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因素甚至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作用; (3) 国有企业在无偏的产能利用率上要大幅高于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 但国有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效率领先优势,存在着因落后产能降低无偏的产能利用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炼化产业投资冲动攀升, 炼化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为了及时防治产能过剩风险、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损失, 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法、利用2001~2016年炼化产业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炼化产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 对影响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炼化产业整体过剩, 经济周期波动、市场需求和企业规模对炼化产业产能利用率有正向影响作用, 政府干预对炼化产业产能利用率有负向影响作用; 炼化产业产能过剩分布不均衡, 中部地区产能利用率水平整体较高, 过剩并不明显, 东部和西部地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东部地区产能过剩主要受经济波动和政府干预作用的影响, 西部地区产能过剩主要受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规模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4.
<正>产能过剩这是自钢铁工业高发展以来出现在媒体和网站上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指的是建成的生产能力超过实际需求量。目前在钢铁行业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颇多异议。有的人认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相当严重,个别人甚至认为已积重难返,成了钢铁行业难以救治的固疾。大部分人认为就目前钢材的市场消费情况,只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余缺,有的产品虽有暂时的供过于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目前存在着钢铁产能被虚增、市场需求被低估、产能过剩被夸大的问题,应理性分析正确对待,不应大惊小怪。过分夸大钢铁产能过剩,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容易带来保护落后产能影响竞争的负面作用。所以,如何正确对待产能过剩是关系到钢铁工业今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探讨,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5.
长期来看,我国的工业化的进程尚未结束,钢材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小幅的增长。未来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将是工业用材产能不足与建筑用钢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是钢材高端品种研发和技术实力偏弱与我国日益发展的高端制造业技术升级的矛盾;是钢铁行业竞争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总体产能巨大而单体竞争力不强的矛盾。因此,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理论界对“后危机时期”尚无定论,本文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一时期。文章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 2008~2015 年我国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工业部门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在69.57~73.09%左右,其中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程度优于采矿业和电力、热水、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相比德国2015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84.35%的水平,我国只有72.46%;需求因素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现期汇率因素、企业数量因素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经济发展程度、行业开放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体现着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因素的冲击特征。本文从人民币汇率的视角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系统影响及传导渠道。结果发现: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的滞后性;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通过市场势力和进口渗透率两个渠道对中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出口开放度渠道不具有稳定性和显著性;当国有企业比重增加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有所增强,但私营企业比重的作用方向相反,外资企业的影响效应尚不明确。为了化解工业产能过剩,可依托汇率政策调节工业产能利用率,同时配合实施严控新增投资、规避汇率风险、消除市场垄断以及促进海外投资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外速递     
美国7月工业生产按月持平差于预期 8月16日,美国联储局公布,美国7月份工业生产按月持平,不及市场原本预期的上升0.3%:按年比则升1.4%。6月份数字从上升0.3%,修订至上升0.2%。7月份产能利用率按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77.6%,高于市场原本预期上升至78%。  相似文献   

9.
虽然新一轮石化景气周期临近结束,但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2006年全球石化产品市场依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美国化学市场协会(CMAI)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基础化学品和靼料的需求有望增长4.4%,2010年前的年均增速将达到3.8%-4.1%。2010年前全球新增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而产能过剩仅为1%-2%。因此CMAI指出,2010年前全球石化市场不会受到新增产能的打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地区的实地考察,结合新疆地区钢铁企业产能、需求、炼钢资源等情况,提出严格控制环保指标、合理保留中等立方的高炉、积极探寻新的炼焦煤资源、合理控制钢铁产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 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 市场集中度也有所提高。本文通过 2006~2016 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 研究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 (1)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度呈显著的倒 U 型关系, 目前市场集中度都还相对较低; (2) 垄断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与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提高该行业的集中度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 (3) 政府要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预, 在宏观上对市场起到引领的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尽管国家多次发布关于煤化工行业的相关政策,但如火如荼发展的煤化工依旧未能降温,除了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外,新型煤化工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收益降低等,都逐渐摆在了煤化工行业发展道路面前。如何合理发展,如何有效引导,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环氧氯乙烷产能最大的国家,2007年已达47.1万吨/年,占全世界总产能比重的27%左右,到2012年,世界总产能将达230万吨/年,我国产能将达85万吨/年,占比将提高至37%。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逐一显露,如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下游产品开发不足将导致产能过剩等。  相似文献   

14.
王宜庆 《中国石化》2013,(11):26-27
目前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产能过剩严重,合成橡胶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 我国2010年合成橡胶总产量达到241万吨,201 1年装置总能力达到339万吨.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装置总能力、年产量、消费量虽然同步增长,但装置能力利用率从2010年的85%下降到71%,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速,将导致国内合成橡胶企业竞争惨烈. 胶企数量一年翻倍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为国内合成橡胶工业打开了广阔的上升空间.自2005~2012年,全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由163万吨/年增长到4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由195.3万吨/年增长到404万吨/年,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生产的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约70%.合成橡胶品种发展为7大基本胶种.  相似文献   

15.
《冶金财会》2013,(12):M0002-M0002
一、国内钢材价格呈现先涨后跌走势 11月上旬,在国家加大化解产能过剩力度和十八届三中会政策预期的带动下,钢材价格出现小幅回升,11月第二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00.03点。11月中下旬,我国钢材消费开始逐步进入传统淡季,建筑和基建行业需求转弱,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钢材价格又出现了小幅回落。  相似文献   

16.
国内传真     
2019年化学品产能利用率75.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5.2%,比上年增长1%。分三大门类看,2019年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5.1%,比上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03年全球环氧氯丙烷的总产能约124.9万t,产量约92万t,其中美国产能为48.0万t,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8.4%;西欧为26.7万t,约占21.4%;东欧为10.3万t,约占8.2%;亚洲地区为39.9万t,约占31.9%。目前,世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区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氟硅材料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截至2012年底,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已超过500万吨/年,产量超过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5%~50%;有机硅产能超过360万吨/年,其中单体产能220万吨/年,产量130万吨,自给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石化产业产能过剩日益凸显, 产业面临去产能、 结构调整的压力, 产能过剩的评价与预警可以为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4个不同层面选取能够反映石化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10个指标构建产能利用状况评价体系, 运用熵值法测算了产能利用状况的指标权重和综合指数, 并利用综合指数确定了产能过剩的预警界限。 在此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t预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产能利用率与产成品存货周转率对石化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最大; 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3.06%, 预测效果较好。 最后针对石化产业产能利用预警结果提出相关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位企稳、缓慢回升态势。生产降幅收窄;部分主要大宗产品需求不断回升,价格总体出现回稳的迹象;行业投资增长比较平稳;效益下降减缓。但是,行业经济还远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运行的基础尚不稳定;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石化市场总体需求依然疲弱,特别是化工市场,下行的趋势没有改变;行业出口形势严峻,部分石化产品受进口冲击较大。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