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科学规划,挖掘城镇存量土地,有效地控制了城市的外延扩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1.从源头抓起,立足存量,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认真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在经济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是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首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合理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工业用地。二是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用地。通过调整城镇居民用地结构和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到2020年可以腾出土地…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土地供给引导和约束需求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土地供给引导和约束需求的机制王一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设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相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而言,土地需求急剧膨胀,土地供需严重失衡,特别是占用的耕地越来越多,出现了耕地面积锐减的现象,这种情况已影响到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村经济》2009,(7):46-46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思路,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科学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压力。1999年至2008年,我国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63万亩。  相似文献   

4.
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访谈录本刊记者刘祚臣强化国家土地管理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积极行为。对我国来说,方兴未艾的现代化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5.
序言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慈溪是一片经济热土。近几年来,随着慈溪市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土地征用面积不断增加,使得当地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在祖辈耕种的土地上干起了其他营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了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了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极,建立基于国有土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7.
立足存量内涵挖潜青岛市集约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方法袁法治潘琦高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建设用地提出巨大需求,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必须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特别是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较快,而耕地资源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即将制定物权法,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已临关键阶段。对土地权利整体建设,提出四项基本条件,即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宪法原则、符合国情、与民法典和物权法相衔接等。在土地权利制度的总则规定中,提出应当坚持权利法定原则、权利绝对原则、登记原则、权利特定原则、顺位原则。对土地登记应坚持“五统一”原则。具体权利细则,在保留两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一是让土地使用权完全进入市场,二是在土地使用权上设立建筑权、耕作权、抵押权。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作通讯》2006,(6):31-31
司法部近日制定下发《关于司法行政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自订了四项主要“任务”:第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的职能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照这个意见,要求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农村招商引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需求,及时有效地组织律师、公证员跟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10,(9):46-47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然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建新农村住宅不要‘切都推倒重建,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和改造,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土地供需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要求武汉城市圈内土地供需和谐.规划土地需求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规划土地的供给优化综合用地效益,是土地供需格局确定的依据.以武汉城市圈的现状为基础,采用GM(1,1)模型预测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需求,利用GIS方法重点探讨圈内可用于建设的未利用土地资源总量以及供给新增建设用地的能力.得出土地供给可以满足需求和北部、南部可用于建设的未利用土地资源较为充足两个结论.提出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布局方案,建议优先发展南北方向的城市群,力求科学安排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加快武汉城市圈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宜居城市群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现行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制度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础,以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有效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群众合法土地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用地审批方式和效率与用地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些建设项目由于不能及时完成用地审查报批  相似文献   

13.
土地价格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土地需求和供给与其他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同之处,土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土地价格的供求均衡;对土地评估、基准地价、招标拍卖作出了经济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了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多形式流转的试点。苏州市将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到城市规划区内。苏州市政府于今年6月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实施意见》,在继续执行《苏州市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流转的范围,并进一步明确土地收益的分配原则和方式,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经省政府同意,我们又选择了经济发展比较快、土地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求较大的昆山、海门两个县级市作为我省的试点单位,采取封…  相似文献   

15.
土地置换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对不同地区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和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在土地的需求和供给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在实践中,土地置换包括建设用地置换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简称挂钩置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严格控制城市外延扩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变化,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城市化发展中,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外延扩大的路子。因此,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围绕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为严格控制城市的外延发展,作者提出了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端正指导思想,克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3.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开发区。4.正确处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用途变更机制探讨朱道林土地资源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总是以一定的用地类型来体现,这就是土地的用途。随着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需求的不同和变化,土地的用途也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要遵循土地资源本身的自然规律,也要满足人类利用的需求,因此要保证土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特点,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以及面临矛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对比分析及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广东省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粗放、低效状态;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其出路和对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模式;建立农地保护激励机制;走集中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南方农村》2009,25(6):24-27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乡村土地的非农使用需求增加,但是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法律,尤其是政府垄断农地征收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行政管制手段的严格限制使农地非农化难以实现,这既不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有效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其实质是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使农村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本文运用土地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广州市桌村的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揭示了目前农村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提出只有尊重和实现农民对土地的发展权利,才能在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基础上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实现国家、政府和农民三者土地利益的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