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非人资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降低,“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并非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劳动雇佣资本”的命题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非人资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降低,"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并非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劳动雇佣资本"的命题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家职能分工和其劳动定价的角度,探索了资本与劳动雇佣关系以及企业的性质,强调了企业家才能的稀缺程度与分布对资本与劳动雇佣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稳就业”的政府目标和“信用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以及审计机构非“四大”和无分析师关注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抑制代理问题引致的内部资金耗散而增加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从员工结构来看,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使企业雇佣了更多的生产员工和技能员工。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获得递增的工资曲线,员工需要连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影响了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那些与企业没有建立稳定雇佣关系的员工更偏好于投资一般性人力资本,而不是企业专用人力资本,企业则倾向于向那些雇佣关系稳定的员工提供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与供给中存在不对称性和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国有资本低效运营的症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国有企业运营机制提高效益的出路,即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由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模式向“劳动雇佣资本”的模式转变,加强国家对国有资本的监督职能,以提高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所有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种种定义,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司治理结构配置的分析框架,力求解释治理结构的种种分布和变化。借助这一分析框架,既能推导出治理主体唯一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点分布,如“资本雇佣劳动”型的古典企业和“劳动占用资本”型的员工主权企业,又能逻辑一致地解释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均匀分布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在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源相对稀缺性假设的提出,批判了“专用性”与“专有性”是谈判力基础的观点,得出只有“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才是谈判力的基础。并由此分析了企业治理模式的多态性,并对企业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划分,最后指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积极促进人力资本市场和物质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治理模式由人力 资本所有和非人力资本所有双方博奕解决,而不应采取单一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将劳动力作为一种产权来加以认识和分析。从产权交易的角度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交易行为,认为劳动雇佣显然更接近于租赁行为而不是购买行为。劳动雇佣是企业或家庭对劳动力要素的租赁行为,体现为劳动力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对“人本”的判断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广义劳动价值观、企业契约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企业“资本丛林”划分体系,形成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体系。通过对中国制造行业450家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作为截面样本数据进行数理证明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人本资本结构较大的存在价值,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优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往往把压低国内劳动力成本作为首选方式。政府因势对劳动关系规制的放松,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支配权,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雇佣方式,雇佣更多的非全日制员工等。而这些非“正式”员工的劳动保障和待遇都很低,使其基本的劳动权益很难保障。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要求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工会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3.
熊剑  陈兰 《新智慧》2004,(11B):22-23
一、人力资本价值理论的概述。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古典经济学中虽已受到注意,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才开始真正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身上的、以劳动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是现阶段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能有效提高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企业劳动投资的过度雇佣;信息透明度提升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数字化影响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截面差异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能力较强、劳动密集度较高、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以及外部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此外,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长期采用的劳动用工制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独具特色的。它被公认为是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成功的“三大神器”之一。通过对日本雇佣制度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的分析,来说明终身雇佣制对战后日本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对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发生的变化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认识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长期地、系统地研究人力资本,形成了有影响的理论思想和观点,在西方享有“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美誉。其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指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以及原始的劳动对于发展较高生产率的经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人力资本这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第二,认为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方面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消费资源,需要消耗资本投资。因此,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人的知识,人的技能的形成乃是投资的结果;第三,指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渠…  相似文献   

17.
企业控制权安排有两种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内,两大理论都承认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控制权主体,都是基于“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下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控制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力。合理地安排企业控制权,应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以实现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源相对稀缺性假设的提出,驳斥了“专有性”与“专有性”是谈判力基础的观点;说明了只有“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才是谈判力的基础,分析了企业治理模式的多态性,并对企业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划分;指出了我国应促进人力资本市场和物质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治理模式应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双方博弈解决,而不应采取单一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价值和财富的唯一创造者,把资产者利益最大化转变为劳动者利益最大化,使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需要的水平,实行劳动雇佣资本式分配方式是最优分配比例。如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应是使资本主导的分配关系得到相当节制,实行剩余分享式的分配方式,为此需要借助于一些指标进行比较准确的国际比较和不同类型企业比较,对劳资分配比例的合理程度进行判断并确定政府决策调节目标。判断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文献中暴露出概念含混的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基本定义出发,对其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并与劳动、劳动力、劳动者等相近概念进行辨析,然后对其特征与物质资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