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决定》将国有经济布局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指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为此国有经济在整修国民经济中的布局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关键的问题是国有经济应该从哪些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来,以及应该向哪些行业和领域进军。《决定》明确了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而“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调控,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是说,除了国家必须要控制的四个行业和领域之外,国家允许国有经济根据实际情况,从原有的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来,以便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旧的国有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在各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使国有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抓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理论并在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不审私有,主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我们应按照十五大作出的科学结论,积极推进和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革,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的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使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思想、管理方式,主要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来推动经济增长。其后果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粗放,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国有资产配置和布局严重错位。而当前我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结构化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新阶段,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解决多年来积存的方方面面的矛盾,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被巨大的改革成本、沉重的历史包袱、产品结构性过剩,以及资源配置错位等四个问题困扰着,步履难艰。在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过程中,应强调优化国有资源的配置和转变国有企业的残缺产权为完整产权。  相似文献   

8.
9.
王玲 《商业会计》2000,(7):32-3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其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采取一定的税收措施,强制性地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从而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从微观上给税收政策奠定了基础,而且从宏观上对税收政策提出了广泛的要求。多年的实践证明,税收政策的变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步发展是紧密相联、彼此互动的;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演变过程也对税收政策产生了曲折、复杂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税收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完善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探索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我国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过去长期实行的以让利、放权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了一个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商业会计》2002,(5):8-9
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既要力争在体制、机制、结构上多解决一些问题,又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一、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发展目标,也是我国应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激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大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国企三年攻坚,我们实现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企三年脱困任务的基本完成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改革与发展还要讲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