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关村》2005,(9):33-33
参会嘉宾: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原文化部部长徐文伯、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司副司长寇晓伟、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司副司长丁文武、广电总局总编室主任金德龙、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于军、美国CMP媒体有限公司副总裁Richard Wallace、美国MediaSense CEO Hal Josephson 、金山软件王锋、东方莱恩科技总裁张凯、英国Some Research and GameVision Sean Drumgoogle、唐龙国际传媒陆兴东、美国MediaZone CEO Michlle Wu、北京华兴万邦管理咨询总经理刘朝晖等。  相似文献   

2.
马文良  白桦 《中关村》2006,(7):22-23
作为首都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文化最繁荣、教育最现代、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海淀一直是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的龙头,中关村海淀园的品牌也备受关注。2006年6月21日,海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副市长赵凤桐、科技部火炬中心  相似文献   

3.
习牧歌 《中关村》2012,(3):48-49
一个孕育着"中国创造"希望的创意型专业园区,已悄然绽放在中关村核心区。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5,(6):92-93
中关村挂牌创意产业先导基地2005年5月28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正式挂牌中关村。在这次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中关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讯     
《中关村》2013,(10):86-87
打造中关村信用首善之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进一步推动中关村信用首善之区建设,树立中关村企业信用品牌、服务企业融资发展,持续推动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2013年9月6日,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在北京京仪大酒店联合举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5,(9):26-26
主办单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承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时间2005年9月7日-12日主题创新和谐卓越口号中关村——中国自主创新中心让世界了解中关村,让中关村走向世界中关村拥抱未来三大亮点“五层水景”:第一层花朵激情绽放,虹吸汲取的水源向高一级水池喷涌而出,启动二级虹吸,虹吸的连动效应使五层花卉呈阶梯状次递开放。同时,每级水池内的喷泉也喷发的越来越壮观。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6,(7):94-94
2006年6月19日下午,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暨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成立1周年系列活动发布会,在海淀区第三极大型文化主题商场北广场举行,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陈启刚,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著名哲学教授叶朗,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邱善勤,以及其他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海淀区委区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和园区创意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活动。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企业的网络信息交流和传播平台,全市第一家创意产业专业网站——中关村创意产业网(www.chuangyi.org.cn)同日开始试运行。  相似文献   

8.
京都九月,艳阳高照,秋色宜人;中关村,风景这边独好!第十届中关村电脑节,以"创新、和谐、卓越"为中心,围绕"创意引领、科技前行、产业高端、龙头带动"的主题,展示中关村在科技自主创新和国际发展等方面的骄人成果。  相似文献   

9.
江川 《中关村》2013,(9):66-67
海淀园通过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园的建设来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加快业态升级。早在2011年10月,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10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做出规划,在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力争用5-10年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为世界高端科技  相似文献   

10.
程桔华 《中关村》2006,(10):34-43
科技发展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如何把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贯彻到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中去?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探索具有中关村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发展模式,是本届中关村电脑节的重头戏。来自各国、各地的精英人士,在这里会聚,交流感情,交流经验,促进交流,促进发展。中关村发展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科技创新是中关村的原动力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国家富强是民族力量的主导。世…  相似文献   

11.
创意拍卖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83-83
编辑寄语:创业难,寻找良机为先!本期我们推出几个“创业金点子”,希望能对即将当“老板”的朋友有所启示——如今创意产业突飞猛进,我们的“点子”也要有新意才成。欢迎来信,来信请寄:maooy@126.com。创意底价:50万人民币现在的餐厅多是为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提供的食物也都是适合成年人食用的,而小孩子无论是咀嚼能力、吞咽能力还是消化能力都远不及成年人,一般人在家中给孩子做的食物都会切得比较细、煮得比较烂,更小一些的孩子还会单独给他们做。但是在外出吃饭时则常常会碰到不知该给孩子点什么菜好的问题。如果能开一家专门为小孩子提供…  相似文献   

12.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卫汉青 《中关村》2007,(10):7-7
北京的10月,红叶满山,硕果累累。有人把中关村喻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苗圃",有人将中关村视为世界新兴高科技产业"圣地"。其实,不管"苗圃"也好,"圣地"也罢,近20年来中关村确实经历了"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耕耘过程,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就。从"方正"、"联想"、"四通"、"汉王"、"金山"、"用友"到"星光"灿烂,"联想"享誉全球、"爱国者"走向世界……只要你"百度"一下,"科技中国""创新中国"的"新浪"潮,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已经成为中关村的名片和符号。  相似文献   

14.
习牧歌 《中关村》2012,(7):17-17
1 说到高科技,说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说到未来中国的产业转型、产业革新,可能媒体上有一半的新闻都是中关村的。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12,(10):17-17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召开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与发展院士恳谈会,诚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有关专家就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据悉,海淀区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已经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17.
勒川 《中关村》2014,(5):75-75
为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中关村“一城三街”建设,在北京市经信委的指导及海淀园管委会的推动下,首家北京市软件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下一代互联网领域)4月2日在中关村核心区清华同方科技园落成,该基地将重点孵化和扶持开发下一代互联网及其产业集群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中小微企业、项目团队等不同的创业群体。  相似文献   

18.
魏颖  王征 《中关村》2009,(11):58-59
独特的DNA造型,昭示着中关村不断向上、勇攀高峰的发展轨迹,也象征着中关村生生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讯     
《中关村》2013,(4):82-83
中关村打造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圈2013年3月15日,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关村集成电路材料、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上下游30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是北京市首个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产业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关村将打造产业链各环节良性互动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圈。从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工艺,到芯片设计、制造,中关村示范区已经构建起了一条产业链。在这里,既有北方微电子、七星华创等提供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的企业,也有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等芯片设  相似文献   

20.
张颐武 《中关村》2006,(5):107-108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