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干部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不仅肩负着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农村改革建设的重任,而且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乡村干部要真正肩负起新时期的重要职责,就必须学会“三事”。   一是善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干部处在党和群众的中间,既是桥梁纽带,又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只要党的大政方针一定,乡村干部就必须带领农民群众贯彻执行下去。当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认为某些规定不合自己的意愿时,他们往往把矛头指向乡村干部,不是闹事,就…  相似文献   

2.
有感而发     
离开群众 死路一条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活鱼水中游,死鱼水上漂,离开了农民群众就是死路一条。令人忧心的是,个别干部却忽略了这个关系,“吃白了养胖了,大爷大娘全忘了”,他们或高高在上拒群众于千里之外,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身入基层而心不入,就像是下井的葫芦,从上面看下去了,从下面看还在上头。现在干部下乡鲜有进门喊大娘、进院抄扫帚、进屋找水桶的,也很少看到促膝谈心于炕头、握锄劳动到田头的情景。相反,有的干部见了群众躲着走,惟恐农民扔出几句不中听的话来噎着,提出不大不小的问题难着。这样的干…  相似文献   

3.
我们河曲县南也乡是晋西北一个典型的贫困乡镇。近年来,乡党委一班人通过乡村工作的实践和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思考,深深懂得,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是农村工作的两大主体,顺利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尽快地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这两大主体的紧密结合。事实证明,处理好干群关系是搞好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哪里干群关系融洽,哪里的经济就发展,工作就顺利,社会就稳定;反之,各项工作就陷入被动,就一事无成。因此,我们认为,在贫困山区开展干部包户,以制度的形式促使干部融入群众之中,一杆子插到底,实现两大主体的紧密结…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题目,连我自己也有些吃惊,如今这社会,谁敢不让农民说话 ?但看了 1月 14日《焦点访谈》对山东省莘县观城镇强迫农民建蔬菜大棚的报道,不由得你不信。当记者采访村民时,村民直言相告,干部不让说,谁说了对谁没有好处。电视画面上真还有干部在推推搡搡把那些“要说”的村民拉离采访现场。   姑且不论大棚建得该不该,单是这一幕就让人顿生困惑,本该为群众服务的干部连农民说几句话都要干涉,眼中哪还有群众 ?更不要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了。不过,现实生活中也还有充分“尊重”农民说话权利的。报载,农民刘福民因…  相似文献   

5.
现在农民把有的乡村干部归纳为一清醒"与"糊涂",不能说没有道理。其具体表现在"两要"上:一是乡村干部向农民要钱时清醒,某村某户少交多少,乡村十部部了如指掌,稍有些政策上的闲话,莫须有的"捣蛋户"罪名就会落在你的头上。二是农民向乡村干部要政策时,他们比喝多J"iN时还  相似文献   

6.
报载,某偏僻山区至今尚有30%左右的农民不得温饱。前不久,一批农业科技干部自荐到山区,要求承包荒芜多年的光山野岭薄地,指导农民开发生产。不料却遭到当地的农民特别是一些乡村干部的抵制。其理由是:「我们宁愿吃不上饭,也决不寄人篱下!」  相似文献   

7.
上访的有无与多往往被视为干群关系如何、干部作风好坏的显示器。然而现实又是复杂多样的,在大多数上访案浸泡了几多群众的委屈与义愤的同时,也有些却隐含着干部的不白与无奈。正如一位乡干部年指出的那样──我是一名乡政府干部,一年到头与农民打交道,也曾经处理过不少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关农民上访问题的文章,多将原因归结为乡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当、加重农民负担等,但我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也有些群众信(上)访事件却是由于农民不懂政策而引发,甚至是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策划煽动故意挑起的。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陇西县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村级财务这一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全面公开透明地展示给农民群众,起到了“还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交代、推一方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如今在农村干部中,除了那些软弱涣散班子不能胜任工作的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干部同样不受农民群众欢迎,这种干部所做的工作,往往局限于向农民催粮收款等等,他们只是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作为目标,至于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则很少去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本领。农民群众称这种干部为“任务干部”。目前在一些贫困乡村,这种干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地方,任用、选拔、考核农村干部的标准,往往是仅看其能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某些任务,有没有催粮收款抓计生的“魄力”。农村干部肩负着带领农民致富奔…  相似文献   

10.
订单农业在运作的时候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商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有效制约农民,便直接与乡镇政府签约,故意送回扣。有的乡镇政府在拉订单之时,把自己推向前台,取农民而代之,有意吃回扣。回扣订单弊端多,害处大,直接影响着订单农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为了保障订单如约兑现,或者想占农民便宜的时候,便乐呵呵地往外送回扣;另一方面,个别领导认为自己拉单有功,把吃回扣当作理所当然的报酬。还有的领导认为吃点回扣用于缓解单位捉襟见肘的日常开支,无可厚非。岂不知,一旦出现回扣订单,受伤的总是农民。企业在无利可图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民越级上访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在基层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被敷衍推诿,久拖不决,逼得群众越级上访。二是农民对乡村干部不信任,认为地方上“官官相护”,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三是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为啥不“撒网”在农村工作,时常听到有些乡村干部抱怨:"往农民怀里送金娃娃,可他们就是不接,真是不见鱼儿不撒网!"农民不撒网不是没有道理的。早些年,农民听"号召",扩大山楂种植面积,可等到长大结果,却没有销路,每公斤山楂只卖两毛多钱,还没有种粮食合...  相似文献   

13.
在村级组织建设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平日里一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村干部,没有得到部分群众的理解和同情,反而遭到误解和埋怨,甚至还会招致指责和诬告。一些干部因背上了“黑锅”而情绪低落,无心工作,严重影响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这“黑锅”,乡村干部到底是怎样背上的呢?一、政策宣传不到位,思想工作欠深入,群众对村干部执行政策的水平、尺度产生怀疑。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而具体到农民这一级,则知者寥寥。因为村干部大多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既要顾大家又要理…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至22日,武鸣县审计局15名干部多次到包点村罗波镇旧陆斡村与民搞“三同”。该局干部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拉家常和走访调查,了解到该村农民缺乏种植知识,希望科技下乡为群众排忧解难。局领导班子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根据本局的实际能力,决定为当地群众开展“三送”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一是送书。该局从有限的职工福利经费中拿出220元,购买了《甘蔗高产栽培问答》、《双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龙眼高产优质栽培》、《芒果高产栽培》、《杏李栽培技术问答》等7套共50本书送给农户。二是送爱心。经调查了解,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消费维权意识,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的“红盾维权进乡村宣传周”活动,日前在余干县举行启动仪式。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实践先进性,维权进乡村。”通过“送法律下乡、送知识下乡、送服务下乡”活动,大力宣传维权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村消费维权水平,增强农村消费依法维权意识。在活动仪式现场,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咨询、受理投诉举报活动。  相似文献   

16.
时下,正值粮食收购季节,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卖粮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乡(镇)、村干部不得在粮食收购现场坐收扣缴统筹款、提留款。朱基总理视察安徽时也说,代扣村提留、乡统筹是不对的,粮站没有这个任务,政府也不应该给它这个任务。然而,一些乡镇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乡村干部仍然在粮食收购现场“现场办公”,坐收扣缴乡统筹、村提留,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也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因此,乡(镇)村干部要认真学习《粮食收购条…  相似文献   

17.
高习前 《乡镇论坛》2014,(32):14-14
在山东省惠民县清河镇梅集社区养牛养殖场门口.一边排满了前来送玉米秸秆的车辆.一边是拉着牛粪不断从养殖场出来的车辆。玉米秸秆为啥要拉到养牛养殖场?这让笔者感到很奇怪。一位前来送玉米秸秆的群众向笔者介绍说:“去年我上了牛粪的地片今年玉米长得格外好.今年我又种了20亩玉米.就把秸秆全部拉来换牛粪了。”  相似文献   

18.
身为农村干部,与群众交谈,做思想工作,首要的是讲话文明,不可粗鲁。概括起来有“四忌”。一忌说气话。农村干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容易犯急躁情绪,往往是“通不通,三分钟”,然后就大发脾气。而群众又不买干部的账,当面顶撞。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了,一句话能把人说恼了。”看来,农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态度要和蔼。即使群众一时不通,也不能大发雷霆,否则会伤害群众的感情。二忌说大话。作为乡村干部,上门做群众工作时,切忌耍官腔、说大话。切忌用威胁的语言吓唬群众,用法律的“帽子”去扣群众。这种以势压人、居高临…  相似文献   

19.
以多下访促少上访一般地说,农民群众上访是很不情愿的,舍家弃业,长途跋涉,劳民伤财。然而,为什么有些地方农民上访率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个别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农村,不愿深入群众,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漠然置之所致。换句话说,就是干部少下访造成了群众多上访。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转变干部作风,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只要干部多下访,群众就会少上访。干部多下访,可以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政策,有利于避免群众因对政策不理解造成的种种误解;可以真实地了解民情民意,摸准群众的脉搏,及时发现和化解…  相似文献   

20.
去年,某村群众因对村组干部随意加重农民负担不满,齐心拒交集体上缴款,村干部就组织小分队上门“做工作”,见效果不佳,又动用法院出传票,把农民关在乡政府,并组织公安人员和法警上门抄家,牵走农民的猪、羊,搬走农民的电视机、缝纫机等物作上缴抵押,搞得鸡犬不宁。村组干部说:“现在的‘刁民’越来越多,实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