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批下岗待工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末,全市下岗待工人员  相似文献   

2.
3.
4.
5.
6.
2004年底,“中国就业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结构调整与促进就业”。与会代表就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以及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朱玲 《上海改革》1994,(7):24-28
本文分析了一个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措施。但这是一个涉及面艰宽的重要问题,希望有关部门综合地研究,以拟订一套正确引导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正在努力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同时也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在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企业经营机制实行转换及劳动用工制度深入改革的同时,国营企业失业下岗问题日益尖锐,就业压力明显加重。根据1996年上海统计年鉴及上海市经委的统计,1995年,全市失业人数为143,600名。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12.
13.
当前,人们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根据若干单位的社会调查,失业和下岗已经逐步上升到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15.
张志平 《魅力中国》2011,(3):105-106
兰州城地处西北要冲,为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缓冲地带,因此成为军事重镇、西北交通枢纽,在清代成为兰州首府,从此为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周边地区畜牧业发达,水烟业闻名天下,交通便利,因此在清代发展迅速。但随着晚清资本主义的入侵,深处内陆的甘肃受到的冲击少,自然经济解体缓慢,更兼民族矛盾所导致的战乱,导致甘肃经济发展放慢甚至停滞,与南方诸沿海城市的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汹涌的民工潮,大批民工背井离乡,奔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打工.这场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发生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影响,社会各界对其评价不一,毁誉参半.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构建一个中国乡—城人口流动的模型,阐明这次人口流动的动因、机制与特征,并此在基础上进行福利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沈杰 《上海改革》2003,(8):54-57
经济园区以其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经济城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功能优势和规模效应正日益显现,对上海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贡献,本文在总结希望城成功理念的基础上,进而结合上海的发展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面对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以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在如何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回溯日本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如何通过政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释放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的潜能,同时剖析其取得的现实效果和存在的现实阻碍,可以为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对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字人才“新生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更快地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20.
柯缇 《上海改革》1997,(3):19-22
上海要实现于下世纪初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艰巨任务,就一定要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这个特点出发,制订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既形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要把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以人为本,制定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整体战略,确立劳动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树立充分就业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