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基金费率的决定模型,根据模型阐述了在(1)信息完全对称、(2)信息不完全对称、 (3)存在不成熟的投资者、 (4)存在基金以往业绩的噪声信息四种情况下基金费率与基金特性的关系.证明基金费率不能够充分反映基金的特性,四种情况下好基金的费率均不高于坏基金的费率.  相似文献   

2.
李爱玲 《时代经贸》2010,(4):200-201
本文建立了基金费率的决定模型,根据模型阐述了在(1)信息完全对称、(2)信患不完全对称、(3)存在不成熟的投资者、(4)存在基金以往业绩的噪声信息四种情况下基金费率与基金特性的关系。证明基金费率不能够充分反映基金的特性,四种情况下好基金的费率均不高于坏基金的费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费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费率结构单一,不利于激励基金公司朝着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运作的问题,提出将费率划分为固定的和与业绩挂钩的两部分。同时,为了防止基金公司为获取更高的绩效管理费而吸收过度的积极风险,在费率设计的过程国引入了风险预算,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风险预算的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费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爆炸式增长,2010年末市场上已经有超过六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但基金行业的管理费却是投资者收益的六倍之多,成为了基金行业的一种异常现象.本文将基金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纳入模型,把投资者分为成熟和幼稚两种类型,对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当幼稚型投资者比重超过一定程度后,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成反比.而且,随着幼稚型投资者比重的增大,基金管理者获取的投资收益比例越大,基金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比例越低.2010年我国基金行业管理者的收益是基金投资者收益的六倍,反映了我国基金市场上幼稚型投资者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5.
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 ,由于其不同于封闭式基金那样可以上市挂牌交易 ,必须利用银行等网点对自身开发设计的特定潜在客户进行营销活动 ,因此费率结构的设计对于基金产品能否成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从国外开放式基金前端销售占有的重要地位来看 ,费率结构设计是整个基金产品开发设计的核心之一。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 ,开始奉行相对理性的投资理念 ,重视基金的预期分红收益与当期的费用成本。在预期分红收益难以确定的情况下 ,基金的费用就成为影响投资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同时 ,开放式基金具有按照净值赎回的开放性特性 ,它…  相似文献   

6.
陈喆 《经济师》2005,(7):232-234
开放式基金相对封闭式基金,其最大的不同点之一是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流动性需求随时赎回自己的投资,流动性风险成为基金需要重点管理的问题,因此,要求基金管理人具有更高的投资管理水平,采用灵活的费率结构是开放式基金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营销手段,相比与开放式基金,按照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的封闭式基金则具有其明显的缺陷性。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之后,投资者所希望管理人具有的“专业管理水平”与“诚实信用品德”都属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信息,投资者并不能直接了解和完全把握。如  相似文献   

8.
费率结构和水平是开放式基金投资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文章对我国和美国的各类开放式基金的费率结构及水平从效率、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分析两国开放式基金费率结构和水平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基金市场发展、持有人结构调整等因素提出了开放式基金费率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健  庄新田 《技术经济》2015,34(3):105-111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建立了投资者表现为损失厌恶情形下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模型,并考察了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差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基金的业绩激励机制下,损失厌恶型投资者在面对失败的投资结果时会低估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而低估投资的期望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与完全理性型投资者相比,损失厌恶型投资者会导致业绩激励效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开放式基金为样本,讨论了运营费和申购赎回费对投资者申购赎回的影响。本文发现的两种类型的基金费用对投资者申购赎回行为影响的结论明显不同于已有文献。资金流入和流出均与运营费和申购赎回费负相关,特别是资金净流入与申购赎回费负相关,与运营费呈正相关,而运营费对基金业绩有较大负面影响。中国大陆投资者对待运营费既不像美国投资者那样"漠视",也不像中国台湾地区投资者那样"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运营费反应敏感,而个人投资者对申购赎回费反应敏感。市场竞争和投资者的特征可以为本文的结论提供解释。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用脚投票"机制尚未在我国基金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投资者对基金业绩变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叶莉  刘巍 《现代财经》2006,26(8):24-28
基金业绩评价与其投资风格是密切相关的,投资者通过对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分类。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投资偏好的基金进行投资。本文在对开放式基金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抓住不同类型基金之间的主要差别,提出了两种新的基金风格评价指标。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开放式基金中,选取15支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趋于相同,投资者对于基金宣称的择时能力不可轻信。应该结合投资风格分析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契约型,其三方治理结构中,基金持有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使用,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加上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投资者处于信息最劣势地位)以及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产生了三方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参与和证券投资基金风格业绩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金风格的形成是投资者参与并选择的结果。基金风格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吸引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因此,评价基金业绩就必须从基金风格的供给与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求两个方面结合来进行。本文提出投资者参与和选择行为分析的视角,以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的异质性为基础,从投资者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异质性从而要求具有的不同目标收益率出发,通过构造连接风格分析与下侧风险指标的风险规避系数来研究基金的风格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提出了一个新的基金业绩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4.
私募基金是一种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面,私募基金的高收益使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它的高风险性使得投资者的利益频频受到侵害。文章利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剖析了私募基金中管理者与政府监管人之间、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投资者与托管人之间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道德风险的产生机理,最后就如何防范私募基金道德风险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子威 《时代经贸》2012,(6):225-225
人们在投资基金时会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等各种指标,基金管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是基金超额收益的源泉,本文试图对我国价值型与成长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模型进行评价,从而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提供一定参考。只有基金管理人选择适当的证券和适当的时机进行投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金自身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证券投资基金广泛运用的业绩评估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最后分别针对基金管理者和基金投资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投资基金时会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等各种指标,基金管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是基金超额收益的源泉,本文试图对我国价值型与成长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模型进行评价,从而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提供一定参考.只有基金管理人选择适当的证券和适当的时机进行投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金自身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张新立  王迷林  杨丽丽 《技术经济》2011,30(11):117-120
针对信息非对称条件下风险投资家筹集基金时投资者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采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方法,构造了以转移性约束为选择变量、目标函数为风险投资家从两个风险投资基金中取得最大化收益的博弈模型。该模型合理解释了实施转移性约束可有效区分基金投资者的类型,资本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越严重,风险投资家对投资者实施的转移性约束越有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开放式基金目前采用以固定费率制为核心的基金运作制度。文章通过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2008年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封转开、大量分红、拆分和复制等持续营销手段,加速扩张了基金规模,但减少了基金净值,造成了投资者利益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需建立一套以浮动费率为核心的基金运作制度,引导基金管理公司秉行投资者利益导向型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0.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以中国权益性开放基金为样本,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研究他们的择时能力。研究发现:(1)个人投资者的择时交易明显降低了其实际投资回报,印证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机构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在第一阶段(2005—2013年)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但在第二阶段(2014—2021年)差异不明显。(2)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与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管理费率越高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越强。(3)在整个阶段(2005—2021年),基金投资者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择时能力较弱,但对不同基金产品的横向配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