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引言 自从麦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成熟理论,甚至认为它取代了比较优势理论,呼吁以竞争优势理论来代替比较优势理论,企业的比较优势要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培养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仅具有比较优势还不是以使一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一国或地区必须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指出竞争优势最好是建立在不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4和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连续排名世界第三位。但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将再翻两番。那么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改进现有的比较优势模式,进而实现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是本文研究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竞争优势理论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各有不同,它们之间决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从一国出口产业获利能力的角度,可简单概括为:比较优势是保证一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绝对优势是一国获利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是保证一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获利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受到竞争优势的挑战。但是笔者认为两者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给予的解释。本文首先对波特对比较优势的误解进行解释。然后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认为比较优势是在不断变迁的。要保持动态的比较优势更需要竞争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河南纺织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历经50多年的发展,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纺织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河南是纺织大省而不是纺织强省。其在劳动生产率、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管理、企业规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发达省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纺织大省为纺织强省。 相似文献
7.
8.
张巧玲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2):14-18
本文将国家的经济发展分成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能路径选择,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两种优势理论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弊端,探讨了适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模型,认为应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动态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结构的转变 ,使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产品的更新、技术进步、低成本、规模优势等在较短的时间内 ,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赶上 ,甚至超过。所以有人说现代市场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 ,而是服务的竞争 ,更是品牌的竞争。由此可见 ,塑造企业服务品牌 ,是服务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服务品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通常来说 ,品牌具有识别、增值、装饰、促销、竞争五大作用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竞争作用。从顾客与企业本身两方面来分析服务品牌 ,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低成本作用。①顾客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的区域发展水平下,比较优势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也不同。以东、中、西部制造业为例,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集聚力正在减弱,地方政府竞争主要体现为分散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集聚力正在日益增强,地方政府竞争则主要体现为集聚力。这就要求不同地区要处理好本地区比较优势、政府竞争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和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经济将有更大发展,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七五规划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要逐步建成像美国、日本那样千万辆级的强大汽车产业,体现出大国的竞争能力,需要长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构建基于贸易增加值口径的比较优势指数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尽管中国省际调出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首次突破了1,但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比较优势仍然不强。第二,尽管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突破1,这说明中国经济在外循环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国各省份在内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强于在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各部门在内循环与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则基本持平。研究创新:首次构建了增加值口径的省际调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创业者能力和机会对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2):113-126
本研究针对相关产业成长期创业的差异化阶段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问题:哪些知识和机会概念的构成因素产生产品属性与竞争优势?经过对方太公司案例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低相关产业成长期创业的产业特殊知识门槛低,创业团队的学习创新能力强,创业决策时存在创业机会,才能使产品差异化成功。创业机会是一个潜藏着利润的特殊产业结构,本研究命名为创业机会结构,它由以下项目构成:(1)下游存在市场需求并成长;(2)忽视产品问题的竞争者数量多;(3)创业者有异质理念知识。差异化成功将产生上市新产品的三个产品竞争属性,即产品需求强度、产品有价值的差异程度、产品稀少性。这三个产品竞争属性正向影响产品竞争优势程度,进一步影响后续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要素偏向技术进步指数,并试图通过考察相关因素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整体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但是偏向程度呈现逐年减弱的的趋势,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差异较大,少数行业已经出现劳动偏向型的技术特征;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工资扭曲和要素禀赋结构弱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而创新投入、行业竞争强度、环境规制强度与国有经济比重等因素则强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在更深层次上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行业竞争所引致的“生产比较优势”和生产习惯的“棘轮效应”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并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交易效率、制度对各国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效率和制度是经济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只具备资源比较优势而未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生产要素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文化资源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市场需求方面有较强的潜在优势,但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制约,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还处于发育初期;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开发还没形成规模,产业链的构成也比较单一;除少数形成规模的企业外,河南文化产业大多数企业的战略竞争力都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17.
从形象特征和产品特征两方面对汽车品牌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品牌名称标志、品牌理念及品牌推广,建立形象特征;通过分析几种典型汽车品牌特点,总结产品特征。最后在语言环境及造型体系等方面对我国自主汽车品牌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测算30个样本国与其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各国的总体贸易成本,并利用行业层面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将贸易成本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一起,经验地研究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贸易成本可以和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一样,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一国对外出口行业的选择;一国即便不具有资本禀赋的优势,但只要不断降低总体贸易成本,完全可能选择生产并出口高贸易成本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商品。研究创新: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经验研究了总体贸易成本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其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各级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该结果为进一步促进区际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