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没有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市场基础,但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到各国国内法都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措施。时至今日,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他们却有着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倾向,如何应对,以做到未雨绸缪,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美欧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至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有贸易磨擦,他们就直接动用反倾销、反补贴大棒,利用其专门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定制的替代国制度,轻而易举地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贸易制裁,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措施的众矢之的。替代国制度极不公平,其假设前提、正常价值的计算及替代国的选择极不合理,已成为造成中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反补贴案  相似文献   

3.
艾华 《时代经贸》2004,(6):60-63
正如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5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最终以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普遍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美国10位代表亮出的10张否决票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的“入市”征途不会一帆风顺。在2004年我国经济外交热点话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一。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戏称,“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充分肯定“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对此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应对还需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9月4日,印尼贸易和工业部部长里妮·苏万迪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经济贸易部长会议结束后宣布,东盟十国已经正式承认中国的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相对于美国提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概念,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区域性合作组织对自己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一位法律事务官员曾撰文指出,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应限制在反倾销领域,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为此,有观察家认为,此次东盟承认中国全面市场经济地位,也更具“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头号目标,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都指控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给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败诉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了某些W TO成员对中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形成恶性循环。要摆脱非市场经济的困扰,必须认清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指控问题的实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应得利益。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  相似文献   

6.
美国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剖析其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我国现实情况与美国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六点标准后,我们认为我国已基本上满足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前 ,欧美等主要贸易进口国的反倾销策略对中国商品的出口和经贸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如何应对反倾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 ,欧美主要贸易进口国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是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首要风险。积极应对反倾销 ,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国际贸易谈判 ,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当加强自律和自我完善 ,通过苦练“内功” ,提高企业防范反倾销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芳  邹俊 《技术经济》2005,24(5):43-4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制约。本文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影响中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中国“入世”后,困扰多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有效克服并最终解决中国“入市”的问题,我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争取通过谈判以各国国内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加强出口行业竞争秩序的管理,尽快建立出口反倾销监督预警机制;积极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  相似文献   

10.
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中国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的要求,履行世贸组织的承诺,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然而,美国、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却一直不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种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歧视性政策,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婧 《生产力研究》2004,(6):102-103,122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是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歧视性待遇。本文探讨了非市场经济的认定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 ,提出了我国应对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段楠 《新经济》2021,(1):50-52
全球产业链形成是全球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自然选择与结果.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加剧,美、日、欧等国家为了维护全球价值链中的"链主"地位,推动产业链回归本土或转出中国.中国应针对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订应对策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球速览     
《经济》2011,(8):68-69
1默克尔:德国将促使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28日表示,德国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也将努力促使欧盟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当天与默克尔共同主持首轮中德政府磋商。磋商结束后,两国总理共同会见记者。默克尔表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对德国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将发挥自己的作用,继续改善和加强欧中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判定标准谈起,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评述,并利用"经济自由度"这个重要的国际指标分析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及其与俄罗斯相比较的差别,各种指标都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理应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企业频繁挥舞的两根贸易保护的"大棒",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更为这两根"大棒"增添了"威力".本文从反倾销、反补贴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关系着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朝印 《现代财经》2003,23(10):63-64,F003
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905号规则,其中心内容是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但在对中国企业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却采取了个案对待的做法,把证明具备“市场经济”地位的任务推给了中国的企业。对欧盟发放的调查问卷的答辩是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至关重要的一步,采取策略化的答辩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时代经贸》2009,(12):57-58
经过30年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在反倾销调查中关国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借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适用替代国制度,给应对反倾销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分析问题的由来,阐明它影响应对反倾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并揭示其实质,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经贸规则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为此,美欧等发达国家希望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新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领导权,抑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日益上升的影响力。面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新规则,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提升在国际经贸新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孙遇春  方勇 《经济管理》2004,(19):22-26
自1979年欧盟发起首例对华反倾销案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国。造成巨大损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在整个对华反倾销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积极的原因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往往通过比较产品的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以及倾销幅度的大小.而对于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国际上常采用“替代国”或“类比国”标准确定.本文结合美国、欧盟等相关立法现状,阐明相关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行为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