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经济区划"概念的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经济区划理论与中国实践相背离的主要原因是:"区划成本"的概念未能很好地反映在经济区划的决策和评价系统中。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并分析"经济区划过程模拟模型",理清了生产要素在经济区划过程中定向流动的逻辑,并在此逻辑基础上提炼出政府在规划经济区划时应遵守和注意的原则,以供政府在区划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城市等级体系演化论题,提出通过纳入地方政府主体及其相互竞争机制拓展该领域理论拓展方向.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心地理论、亨德森城市体系理论等经典城市体系演化理论,以及纳入地方政府竞争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进而重点评述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城市等级体系演化理论,分别是基于线性无限延展空间和圆形跑道空间设定的经济模型.考虑到地方政府主体在城镇体系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力,本文最后提出了在新经济地理城市体系模型框架内整合地方政府主体,考察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和税收财政工具展开区域竞争的行为对城市体系演化的影响机制.这是在空间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上进行的开拓,同时对中国城镇化政策发展实践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是两种重要的企业外部成长方式,分析了交易成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在进行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决策时的作用,建立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的一切管理活动中,都存在着以生产为代表的技术成本和以制度为载体所体现的交易成本①,但由于在既往的政府管理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中没有充分认识其间的内在关系,使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成本在可能的情况下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事实上,经济活动中的技术成本与交易成本是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但不同岗位的行为主体在相互博弈过程中由于责任目标是分离的,所以就存在纳什均衡而使政府管理的经济活动出现不经济状况,这也是现实的政府管理高成本或超越管理半径的原因之一。理论研究与政府管理实践必须从技术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存在的这种特殊关系出发,建立新的管理半径与制度来打破纳什均衡,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就经济增长模式来说,从空间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两极分化: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两大类.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下,在新古典框架中,区域或空间因素只不过是额外引入的一个变量而已,这两种增长理论很难进行整合.20世纪末以来,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下,西方学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就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平衡微观经济包括地方或地区经济和一切基本经济单位经济活动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平衡也相应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地方或地区的经济平衡和基本经济单位经济活动的平衡。 (一) 地方或地区的经济平衡地区的划分有三种形式。一是按行政区划;二是按经济区划(即以某个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组成与其有密切经济联系的经济区域);三是按地理区划。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的是行政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城市问题,中国是否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城市内生性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和均衡城市规模的差异,并衡量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均衡规模均超过其最优规模,但规模差异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较小.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该继续鼓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Hindriks、Rochet和Stole(2002)模型的拓展,将劳动力流动引入含有空间属性的区域财税竞争框架,研究异质性偏好的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决策,及其对地方税收竞争一般均衡的影响。文章解析了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的税收和支出组合条件、罗尔斯式政府效用与线性政府效用函数下均衡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均衡时要素流动性对地方政府效用和地方福利分配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集合、政府效用之间存在相互的决定和影响关系。在罗尔斯式的政府效用设定下,博弈均衡仅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有关,但地方再分配的程度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范红辉  沙彬  王晓红 《经济论坛》2003,(23):83-83,90
随着中国入世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基础建设和公用事业也将不断拓展,城市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特别是有些地方城市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政策和目的,如承办国际性会议活动等,往往面临一些临时性的巨额支出,而这些支出又往往超过该年度正常的财政收入规模。为此城市政府如何改善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缓解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等问题,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相关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一、城市政府融资现状1.从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看。目前国家以及各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重点是处于经济发展的一线地区地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地方审计机关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对绩效审计项目执行情况的总体分布特征、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存在总体供给不足、绩效审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绩效审计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区划作为区域经济空间管治的重要战略工具,应与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借助现代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城市间、城市群间空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城市群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城市群协同发展为战略思路,将我国国民经济区划分为泛长三角、泛珠三角与泛渤海等"三大泛经济区",拓展横向经济联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政策应着力于解决外部性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假定地方政府同质和不同质两种情况下,分别构建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型、豪泰林空间区位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行为。研究表明:金融扶持激励政策的优惠程度是地方政府同质情况下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交易成本是地方政府不同质情况下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并基于结论提出了避免地方政府过度竞争、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Cagan规则"认为,政府通货膨胀税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通货膨胀率应该为(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半弹性的倒数。这一规则是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结果,并未考虑通胀的实际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交易成本方法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讨论收益最大化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问题。该框架中收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小于Ca-gan规则值,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1945—1949年恶性通胀时期经验数据的支持。经验结果还表明,相对于Cagan规则,根据交易成本方法设定的通货膨胀率尽管并没有明显提高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益,却大幅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5.
产业聚集理论揭示了其具有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等效应。本文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性及大小和产业聚集交易成本降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Cagan规则”认为,政府通货膨胀税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通货膨胀率应该为(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半弹性的倒数。这一规则是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结果,并未考虑通胀的实际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交易成本方法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讨论收益最大化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问题。该框架中收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小于Cagan规则值,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1945-1949年恶性通胀时期经验数据的支持。经验结果还表明,相对于Cagan规则,根据交易成本方法设定的通货膨胀率尽管并没有明显提高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益,却大幅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聚集经济的产业集群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我国地方政府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极力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从理论上看,上述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成本和市场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集群规模的两种方法,认为提高聚集经济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只重视了资源配置的运行层面,没有很好地探究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的增长源泉即制度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一种强大发展共识环境之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政治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分权体制以及与之伴随的不健全的法治等核心要素所形成的缓慢演进制度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制度框架,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标准,虽有利于各地方政府的竞争,但也严重损害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生产效率和金融效率两维角度定量评估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绩效状况,最后为改进目前相对效率低下的绩效状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并认为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着土地流转行为,将农户的经济决策放置在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三重博弈框架中展开论述。我们构建一个包含农户、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三重博弈的农户经济决策一般模型;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决策行为趋于理性。现实中,农户的决策行为决定于其家庭自身的经济禀赋以及外部政策环境。在一定经济禀赋条件下,农户群体面对各种政策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认识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导向以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当地方政府的政策比中央政府的政策更有利于农户时,农户容易与地方政府达成默契,形成利益同盟,并努力促使中央政府修正政策。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相互配合,而中央政府的政策相对地方政府更有利于农户时,农户则可以利用中央政府政策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地方政府修正政策或者自己提前采取"行动",充分获取利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等新兴学科的发展,贸易政策由外生的约束条件变为内生的公共物品、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本文构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公共选择理论框架和交易成本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新方法运用到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