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章嫦 《生产力研究》2015,(1):71-73,86
文章基于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所代表的市场主导的体制类型并通过对他们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规模、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具体明确的联盟目标、高效的风险投资介入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保障是四点最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给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核"的基本思想,通过引入防联盟激励约束,构建了团队生产防联盟相互激励模型,并刻画了模型解的一阶最优条件及其解域。在团队激励机制设计中,只有当所有团队成员参与极大联盟所得收益大于参与一切可能的子联盟所得收益时,激励机制才可能是防联盟的。运用防联盟激励模型对一些经济现象给出了不同于传统理论的解释,比如:薪酬结构差异、效率工资以及内部人控制现象等,并将上述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部分归结为团队成员的谈判能力和结盟的可能性。研究指出,在团队激励机制设计中应重点关注某些可能结盟的工作团队。本研究可用于指导三人以上团队在激励成员积极投入的同时防止部分成员结盟。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基础性、保降性、推动性三大机制。中国业已建立的许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的不完善,使联盟不能稳定健康运行。需要从完善政府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信用与利益分配、信息与人员开放机制,政府、联盟、市场互动动力机制推动联盟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文论述了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起因和发展,研究了美国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创新联盟的动机、方式和策略,分析了产业创新联盟不同于普通公司企业的独特优势及特点,指出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重点研究了几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联盟的运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稳定性,为此,将联盟作为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分析影响联盟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的Lorka-Volterra方程,并运用分析轨线走向的方法来分析联盟的稳定性。最终得出,要使联盟稳定发展,就必须使联盟各成员处于互惠共生状态。这对促进联盟的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有效平台,但其实践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成员间存在包含、相交、分离三种关系,不同的成员关系必然导致不同的联盟创新效果。为此,需要建立并完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和维护适宜的新兴技术成长空间,加速新兴技术的培育、孵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博弈论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政府监督管理为研究视角,对政府监督管理抑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政府主管部门对投机盟员惩罚力度、惩罚机制等因素直接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演化结果。政府主管部门对盟员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大小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演化过程的动态性密切相关,动态惩罚机制在投机行为演化的波动性控制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最后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存在的投机行为问题,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采取惩罚措施以有效抑制投机行为,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产业联盟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在阐明产业联盟的构建原则、发达国家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举措,以及我国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联盟构建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是联盟组织的核心任务,联盟因而成为一类典型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具有工作内容多样化、项目自治性和互倚性并存、知识共享高风险性三个基本特征,从而要求联盟组织具备永久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制、自有知识产权和关系性知识产权相结合的知识治理机制。闪联联盟的组织实践为上述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黄凯东 《经济师》2011,(7):158-158,161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进程中,会计道德风险已经日渐成为会计活动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会计道德风险的出现有诸多的原因,我们要根据会计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降低会计道德风险,重新建立起会计行业的道德诚信。  相似文献   

11.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之一,承载着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合作研发取得产业共性技术,并在联盟和全行业中扩散,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的复杂性和准公共品性质、联盟合作创新的困境,决定了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多种类型,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联盟提供不同的支持。在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及性质的基础上,按照3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借鉴国外经验给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综合考虑知识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导向的准公共性,设计了基于自组织和他组织知识共享的两阶段博弈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于位势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对比分析联盟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成员个体特征、联盟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第二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剖析个体特征、联盟特征、联盟激励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由此,构建“自组织+他组织”的两阶段知识共享策略,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面临的冲突影响因素随着联盟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为明晰这些变化趋势,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6个阶段,并通过冲突影响因素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随着联盟生命周期演化,联盟目标一致性水平逐步下降;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变化趋势;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企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有的“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向外部的思想和知识融合开放,使一切创新资源在企业及相关组织间快速流通和共享.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一种机制,使原来互相竞争的企业达成合作,让过去技术占有方(科研机构)和市场主导方(企业)的资源互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功效系数法,实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的双重方式,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考核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过程,以领导企业为切入点,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所呈现的混沌特征;借鉴生态学虫口模型,验证了联盟共生演化发展路径;讨论了有关领导企业聚拢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调整,控制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参数值)的大小,使整个联盟的共生演化方向得以优化。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混沌状态是随着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从弱到强转变而呈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出现的不同结果也是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不同造成的。要在宏观上把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方向,需要对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创新联盟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重用、综合、嵌入和推理,知识融合逐渐成为协同科研和知识创新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知识融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界面开放角度对知识融合模式进行分类,指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效运行要素,探讨知识融合过程中信息界面互动和流程界面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基于技术界面开放的创新联盟知识融合模型框架,进而提出加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所面临的法律主体资格不明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没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以合法身份承接政府重大科研项目,也不能以联盟名义签订合同,其身份地位与其所承载的重要功能不相匹配。通过界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概念,分析其法律现状和实践中所呈现的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备案制等存在形态,提出赋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地位、破除其承接政府服务职能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身份”不明问题等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