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無语泪千行     
妈妈是隆回人,是爸爸在那里做鱼生意相识的,她嫁过来时是做后娘.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还带来一个哥哥。一家六口全靠爸爸做点生意盘着。做后娘是难做的.家庭中的关系很微妙,说话、做事、吃饭、洗浆补烂、伤风脑痛,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得小心,不然会落个恶名声。俗话说.前娘杀鸡留黄腿.后娘杀鸡留口汤,我妈妈深知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洪素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五个姐妹中她排行老大。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没钱,洪素环只能被迫辍学回家做家务和照看四个妹妹。25岁那年,洪素环被介绍到当地一家木材厂打工,每月工资36元,“一个月只有36元.怎么能养起一家7口人呢?”。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她每天拼命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我上高小起,就认识了张桂花。那时,她还是一个扎辫子的少女,每天清晨在县城走街串巷提篮叫卖,每走十来步就吆喝一声“卖早点啊”。哥哥和我都爱吃油条,油条成了我们必备的早点。哥哥比我大5岁,买油条的任务自然是他的,买的日子长了,张桂花便将油条准点送达,生怕误了我们上学。那时,我和哥哥都称呼她“卖油条的”。从哥哥嘴里,我知道她是3公里外的城郊人,家里穷,上初一时就辍学了。从我上初中起,哥哥把买油条的任务交给了我。卖油条的少女也由步行叫卖改为骑自行车叫卖。我发现她口齿伶俐动作利索,来去匆匆,有时同屋内走…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华商》2014,(6):42-43
正在公司开会,手机振动,是母亲打来的。我知道母亲来电话无非是问我晚上吃鱼还是排骨,要红烧还是糖醋,要么就是女儿妮妮又不好好喝奶…… 生了妮妮后,母亲就自告奋勇,来帮我带孩子。为此哥哥和妹妹意见都很大,哥哥在电话里不由分说把我狠批一顿:“咱妈身体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让她去帮你带娃?到时候累出个好歹来别说我没提醒你!”  相似文献   

5.
<正> 为落榜错答考卷孝顺女他乡谋生李柳清居然落榜了!自小成绩都非常出色的她,竟然落榜了!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在老师和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她的一个好朋友终于说出其中的秘密:因为家境贫困,柳清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已经借贷好几万块钱。为减轻家里负担,同时让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能安心读书,她竟然故意答错考题,准备落榜后外出打工!1994年8月1日,17岁的李柳清踏  相似文献   

6.
<正>两次求学难改贫困立志创业钟情冰淇淋在2008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冰淇淋乳品技术博览会上,一位来自河北邯郸的姑娘创制的特色冰淇淋获得了金奖。她叫周小燕,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成绩就非常好,考试经常是班里前几名,她也曾立志要考大学,但是在中考时家里却让她报考中专,因为中专毕业  相似文献   

7.
近日.记者在辽阳市文圣区一间民房内.见到了开网站收废品的张重建。小球头、一张憨厚的脸,今年30岁的张重建是河南省上蔡县人,父母都是务农的,家里兄妹两人。初中毕业后,自己就到广州打工,供在大连上大学的妹妹读书。  相似文献   

8.
<正>敢于冒险度假屋让她绝境逢生徐艳红出生于四川洪雅县,这里是我国青衣羌族的聚居地之一。别人都叫她"雅妹子","雅妹子"是她的羌族名字。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一家人过得清贫但也非常幸福。1994年的一天,村里传来消息,村口一辆载满人的车翻到桥下。"大哥二哥可能都在上面?"徐艳红的心紧了起来。车祸带走了大哥。大哥两个年幼的女儿拽着她的衣角,一直跟着她。"从小,哥哥就带我,疼我,我必须得把孩子带大。"  相似文献   

9.
张代 《致富天地》2006,(10):11-11
蒋丽花是云南省宣威市热水乡人,家住农村。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让她一条腿落下残疾,从那时起,艰难困苦就一直伴随着她。十多年前,蒋丽花的哥哥帮人把宣威的洋芋贩到昆明,以后因生意的需要,蒋丽花被哥哥带到了昆明看摊,来到昆明的蒋丽花不想给哥哥增添更多的负担,在昆明永昌菜市场摆了一个水果摊维持生计。几年下来,蒋丽花有了自己的积蓄。  相似文献   

10.
《销售与管理》2005,(8):50-51
我来自江苏常州,学历不高.只是中专业毕业。从小受家里的影响,对做生意一直是很有兴趣。中专第三年一般学习都要外出实习的,当时我学的专业是美容美发.其实我不喜欢这个专业.那时候总觉得一个小姑娘家做这个别人会瞧不起,但专业成绩倒不错。所以我在要实习前向老师保证以后毕业考试绝对通过的情况下.独自跑到山东淮坊的姐姐那里。当时淮坊市中心的和平路上有一家门面是关着的。  相似文献   

11.
我虽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但那颗想往外飞的心蠢蠢欲动我的老家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那里风景秀美,但是很穷。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有6个孩子,我排行老五。1986年,我高考落榜了,第二年我继续复读,500元的复读费,无疑叫家里的经济雪上加霜。当时爸妈都已经退休;哥哥们是念完初中就工作了,但收入也很低;最小的弟弟也在读书。一个周六我回家,家里都没人,我就去找,看到年近60已满头白发的爸妈冒着酷暑在大街上卖冰棍,我几乎泪下———那是他们在拿自己的身体,在拿自己的生命去挣那么几块钱!于是,我停止了…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王娟从学校毕业了,她放弃了家人为她张罗的工作,而来到了上海。哥哥在上海经商多年。现在过着富足的生活。王娟不愿呆在老家,因为她也想像哥哥一样,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为切糕正名也为自己正名阿迪力出生在莎车县白什坎特镇,距离南疆重镇喀什218公里,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642公里。是真正的南疆腹地,维族人聚居区。父母生下6个孩子,阿迪力排老四。除了他,其他五人都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姐姐妹妹早早嫁人,哥哥则务农,兼做些小生意。家里有几块地,差不多都是棉花、小麦、玉米,见天收,生活并不太好。爷爷和父亲都会切糕手艺,以此做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在当地人看来,这算不得什么有出息的行当。  相似文献   

14.
自家人     
云香做梦也没有想到,额头上这块惹眼的疤痕是自己亲妹妹的“馈赠”。那天用茶杯砸她的,假如是其他人,比如丈夫,比如小叔子,比如厂里任何一个工人,她绝对不会这样伤心,绝对不会。  云香的妹妹荷香比云香小 8岁。荷香的幼年是在云香的双臂和脊背上度过的。云香生不逢时,念完小学便回家帮爸妈种田,荷香却念完初中念高中,高考落榜又复读。为了挣钱供妹妹读书,云香端过盘子、当过保姆、扫过大街、卖过血,直到妹妹再也不愿丢人现眼参加高考,她才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这时,云香已经三十出头,成了农村中罕见的大姑娘。云香出嫁…  相似文献   

15.
全成分爱红盾,把它看得比什么都重。这种感情纯朴而厚重.凝结着她对事业对人生的深深热情。从1984年放下教鞭,扛起沉甸甸的红盾以后,她似乎在木断经受着考验,从管理员到副所长、所长、分局局长,手中的权力在不断变大,考验也越来越大。但她从来拈污过红盾,并尽量使周围的人理解红盾。妹妹在她的管区开了一家发廊,没办照,她手下的管理干部也装作没看见。她得知后,严厉地对妹妹说:"姐当分局局长,你维持现状不是办不到,但我今后如何去管理市场,管理工商干部?市场如果乱了,不论对谁都没好处。"妹妹心服口服,接受处理并补办了执…  相似文献   

16.
<正> 李燕出生在河北藁城市一农村,高中后嫁给同村一男子。一年后,随着女儿的降临,家里的日子紧张起来了。李燕虽嘴上不说,但心里对丈夫却有了怨气。女儿两周岁生日时,在城里打工的妹妹来到她家,李燕明显感觉到了妹妹的变化,打扮时髦了,说话也不土了,并且一出手就给了外甥女200元的礼钱,这样李燕动了去城里打工的心。她在与丈夫、公婆商量之后,去了妹妹打工的饭店,做一名服务员。  相似文献   

17.
《销售与管理》2005,(6):58-59
王嫣出生在河南周口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20岁中专毕业后,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她独自去了广东。  相似文献   

18.
异地谋生     
有一对农家兄弟,他们都想读书进城去吃公家饭。结果,哥哥读书出去了,在城里的一家工厂上班;弟弟读不出去,在家里种田。多年后,哥哥的工厂不景气,他下岗了。弟弟在家种田也没种出什么名堂来,日子过得很穷。一天,哥哥对弟弟说:“城里竞争这么激烈,我想回乡下老家去———在乡下老  相似文献   

19.
在班加罗尔附近的阿瓦拉哈利地区,一个银行账户和一笔小额贷款改变了32岁的撒比拉·卡楠的生活。她的第一笔贷款数额为1万卢比(大约200美元),帮她经营起小额煤油批发生意;第二笔贷款数额少些,帮她妹妹操办了婚礼;而第三笔贷款为2万卢比,  相似文献   

20.
“犟”女人邢淑兰劳玉珍宋家东在山东省垦利县人们都习惯叫邢淑兰“老犟”。凡了解她的人都说:“她能犟到点子上。”40岁的邢淑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清贫的生活,使善良的她自幼练就了能吃苦的坚强性格。一斤食用油,两盒火柴,三十二斤大米,作价550元的五间土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