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企业文化乃至民族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学习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对加快培育与形成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一流的文化创建一流的企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雪梅 《北方经济》2006,(11):78-78
日本的企业文化乃至民族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学习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对加快培育与形成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一流的文化创建一流的企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而言,企业文化建设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含义上都是能够推动企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不仅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创新的顺利进行有影响,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如何实现这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俨然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国企文化建设中,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用好人才资源;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建设"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文化;借鉴民营企业文化成功经验.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执行文化为基础和突破口,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神朔铁路企业文化,从而打造一流的文化,打造一流的铁路企业。  相似文献   

6.
闫海波 《魅力中国》2013,(14):49-49
企业要成为一流的企业,首先要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把管理的成效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于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摘得先机,就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关键除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在于它特色的企业文化.该文着重从日本企业精神研究出发,希望可以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构和中国企业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总是促进或阻碍事物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对指导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二战过后日本经济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日本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内涵、核心理念和日本文化的经营方式来分析日本企业文化,同时简略分析日本企业文化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弊端和改革方案。并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分析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日本企业的发展和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当落后,比欧美发达国家至少落后20年,可是,大约经过10年时间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经营管理现代化。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不仅造就出一大批一流的人才,而且具备了一流的管理,掌握了一流的技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近20年来,尽管遭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不断发生日激烈的日美贸易摩擦,使企业陷入了困境,但是,由于企业的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它的许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有力地位。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卓有成效的,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环境的千变万化中,善于寻找正确的对策,冲破危机,谋求新的繁荣。诚然,日本企业发展的道路也不是径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和国际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广大中小企业受压榨、被盘剥、甚至遭到破产,少数大垄断企业从中渔利的情况仍然存在。尽管如此,日本企业在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善于寻找时机,采取正确对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经验还是可取的。尤其是这些经验对正在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我国来说,借以摆脱暂时出现的经济困境,也不无意义,因此,本文拟从战后日本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上,来探讨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而作出正确对策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没。要构建和谐企业,核心问题就是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了企业愿景和使命、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构建和谐企业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有力支撑,建设企业文化,营造和谐企业是创造一流企业的不可缺少的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最早提出来的,但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以“家”为理念、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已成为东方企业文化的成功代表。我们要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同时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改革与发展拐点。特别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竞争和适应新媒体竞争等环境变动带来的挑战,是文化国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相机、汽车等占领了各国不少市场时,很多学者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以及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从各个方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构建具有文化意义的管理制度、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流的服务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史波 《宁波通讯》2014,(5):75-76
<正>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原为镇海炼化下属企业,四年前由国企转为自主盈亏的民营企业,提出了力争打造国内外一流石化检维修工程企业的目标,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征程。为了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公司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及观念,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契机,实现了企业的更新换代。从"心"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一个先进的企业应当是一个不断学习勇于进取的企业,这个共识早  相似文献   

16.
王莹 《改革与开放》2012,(8):181-182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行为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依据组织的不同性质,组织文化可分为企业文化、学校文化、机关文化等等.与其它组织一样,宁波市鄞州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一家国企,在机构的变迁过程中,我们既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不断积淀新组织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并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日本企业在近几十年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和发展,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政府的作用等因素以外,企业的组织文化,组织模式及行为方式也是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民族文化等社会,经济环境下,日本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组织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了相应的人事,生产,质量等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日本企业的行为方式与组织模式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对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探讨日本企业的行为方式与组织模式及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和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生产结构发生战略性重大调整的态势下,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创建“福寿文化”,不但塑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一、石钢“福寿文化”的提出 企业与人类一样渴望长寿。据统计,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岁,美国平均寿命超过10岁的企业只占4%,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有40-50岁。加入WTO后,全新的游戏规则,毫不留情的市场经济“巨手”,把国企推入了全球竞技场,冶金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被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资本、信息和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与以往竞争所不同的是,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要使国企摆脱困境,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与员工归属感和向心力的统一。以"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河钢精神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同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宣钢公司一钢轧厂从班组建设、工作环境入手,搞好企业文化物化工程,用特色企业文化净化员工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员工道德素养和从业素质,用榜样力量,凝心聚力,建设一流员工队伍,通过发现、选择、利用优秀的文化资源,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